[实用新型]车载垃圾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0678.0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1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肖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滔 |
主分类号: | B65D30/00 | 分类号: | B65D30/00;B65D51/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垃圾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袋子,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垃圾袋。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而汽车内的乘车环境也备受关注。通常汽车的车门一侧或者前排座椅的后侧设有用于临时储物的储物袋,便于人们放入常用的物品。然而对于一些垃圾,往往没有固定存放的垃圾袋,因此在车上时产生的垃圾常常都是放在一次性的垃圾袋内然后放在脚垫上,不仅容易被踩破而造成垃圾流出污染乘车环境,而且新垃圾产生时需要不停的打开垃圾袋再打包,操作繁琐,使用麻烦,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使用方便的车载垃圾袋。
一种车载垃圾袋,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挂钩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形成具有袋口的袋状结构,所述挂钩部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挂钩部用于挂钩在支撑物上,所述袋口处的第一侧壁的内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分别设有卡锁装置用于卡住塑料袋使其固定,所述袋口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关闭装置用于使所述袋口关闭;
所述卡锁装置包括卡锁,所述卡锁包括可活动的扳片,所述扳片下留有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锁装置包括第一卡锁、第二卡锁、第三卡锁和第四卡锁,所述第一卡锁和所述第二卡锁分别设于所述袋口的第一侧壁的内壁两侧,所述第三卡锁和所述第四卡锁分别设于所述袋口的第二侧壁的内壁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关闭装置包括磁体和被吸物,所述磁体和被吸物分别设于所述袋口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或者所述磁体和被吸物分别设于所述袋口处的第二侧壁和第一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关闭装置为按扣、纽扣或者拉链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关闭装置为弹簧或弹性绳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封口条,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封口条,所述第一封口条和所述第二封口条连接形成所述袋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口条和所述第二封口条的材质为塑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口条和所述第二封口条至少其中之一设有用于方便拉开所述袋口的拉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口条和所述第二封口条设有相互匹配的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所述袋口关闭时的定位。
上述车载垃圾袋,可以通过挂钩部挂钩在车内支撑物上,例如直接挂钩在前排座椅的后侧的储物袋,再将一次性的塑料袋放入车载垃圾袋中,然后通过两侧的卡锁装置卡住一次性的塑料袋使其张开着固定在车载垃圾袋中,乘客可以将垃圾放入车载垃圾袋里的一次性的塑料袋里,放完垃圾后直接就可以通过关闭装置关闭车载垃圾袋的袋口,操作简单,而且方便又卫生。通过具有可活动的扳片且扳片下留有空隙的卡锁结构卡住塑料袋使其固定,结构和操作均很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垃圾袋主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垃圾袋俯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垃圾袋侧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垃圾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卡锁410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车载垃圾袋,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挂钩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形成具有袋口的袋状结构。挂钩部和第一侧壁连接,挂钩部用于挂钩在支撑物上。袋口处的第一侧壁的内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分别设有卡锁装置用于卡住塑料袋使其固定。袋口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关闭装置用于使袋口关闭。
卡锁装置包括卡锁,卡锁包括可活动的扳片,扳片下留有空隙。
上述车载垃圾袋,可以通过挂钩部挂钩在车内支撑物上,例如直接挂钩在前排座椅的后侧的储物袋,再将一次性的塑料袋放入车载垃圾袋中,然后通过两侧的卡锁装置卡住一次性的塑料袋使其张开着固定在车载垃圾袋中,乘客可以将垃圾放入车载垃圾袋里的一次性的塑料袋里,放完垃圾后直接就可以通过关闭装置关闭车载垃圾袋的袋口,操作简单,而且方便又卫生。通过具有可活动的扳片且扳片下留有空隙的卡锁结构卡住塑料袋使其固定,结构和操作均很简单。
图1、图2、图3分别为一个实施例的车载垃圾袋的主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滔,未经肖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06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