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磨料射孔喷砂压裂联作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0933.1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8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曲海;周林波;魏娟明;姚奕明;陈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14 | 分类号: | E21B43/114;E21B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磨料 喷砂 压裂联作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的井下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磨料射孔喷砂压裂联作器。
背景技术
射流喷砂压裂器是一种油气井增产开发作业工具。该工具集水力洗井、射孔、压裂、酸化、反洗井于一体。在使用过程中,利用作业管柱将射流喷砂压裂器下入到指定位置,高压磨料液体经射流喷砂压裂器高速射出,在地层中形成一定形状的孔道。然后向井内泵注高压混砂液体,孔道前端产生裂缝。混砂液体充填裂缝间隙并使其向地层深部扩展延伸。由于混砂液体中的砂粒充填并支撑了地层裂缝,提高了石油储层的渗透率,从而增加油气井产量。该增产过程简单,作业周期短,对油气层伤害小,并适用于多种井况。因此在油气增产作业中获得了较广泛应用。
专利号为ZL200920079056.5公开了一种井下水力喷射压裂酸化工具管柱。该工具管柱由导向头、筛管、单向阀、下扶正器、喷枪、上扶正器、安全丢手组成,各部分依次连接成整体。高压混砂液体流经喷枪上小直径喷嘴,液体压力转换为流体动能,混砂液体速度获得极大增加,从而射穿地层形成孔道。液体压力越高,混砂获得的速度越快,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地面施工压力也会很高。高施工压力会增加地面作业风险,并会增加作业设备的要求。
由此,需要设计一种在施工过程中,能解决压裂施工压力过高的问题的射流喷砂压裂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磨料射孔喷砂压裂联作器。其具有结构简单,压裂施工压力低,作业风险小等特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磨料射孔喷砂压裂联作器,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本体、设置在本体侧壁上的喷嘴、设置在本体侧壁上的喷砂孔,以及通过剪切销设置在内腔上的的内滑套,其构造为在射孔中处于能封堵喷砂孔的位置处,并在压裂中处于能使喷砂孔连通内腔和外部的位置处。
当进行射孔时,内滑套挡住了喷砂孔,使得高压混砂液体只能由喷嘴喷出。当水力喷射射孔作用完成后使内滑套移动而露出喷砂孔,由此进行压裂。此时,压裂液体会通过喷嘴以及喷砂孔同时进入压裂裂缝中,增加了过流面积,从而大大减小了油管内施工压力。由此,避免了地面作用风险,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极大提高压裂施工加砂砂比。
喷砂孔与喷嘴的过流面积比为4~80。通过设置喷砂孔使得压裂过程中的压力大幅度降低,满足了使用需要。同时这种结构易于实现。
喷砂孔为6个,每3个为一组并呈三角形分布,并且两组之间周向对称分布。优选地,一组中的3个所述喷砂孔的相位角为120°。通过这种设置使得通过喷砂孔的流体流动更均匀。并且,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喷砂孔位于喷嘴的下游。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投球阀的方式使内滑套下移。这种设置更有利于操作,容易使喷砂孔露出,而不妨碍喷嘴。并使得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内滑套的下游的内壁上设置球座。优选地,球座构造为由内滑套的内壁沿径向向内的凸出体。此球阀用于拦截阀球,从而能使被抛落的阀球剪断剪切销,从而带动内滑套下移。并此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优选地,球座与内滑套成一体结构。通过这种设置方便了球座和内滑套的制造,并使得装配更简便。
在一个实施例中,内腔内设置用于定位内滑套的台阶面。在内滑套下移的过程中,此台阶面用于承接内滑套,并为内滑套定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的上端外壁上设置扶正器。优选地,扶正器可由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扶正块组成。
本申请中,用语“上”和“下”以从井口注入的压裂液的流向为参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优点。在水力喷砂射孔作用结束后,喷砂孔能够打开,使得压裂液体会通过喷嘴和喷砂孔同时进入压裂裂缝中。从而增加了过流面积,减小了油管内的施工压力,提高了操作安全性。通过投球带动内滑套下移,从而露出喷砂孔。此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制造成本低,可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磨料射孔喷砂压裂联作器的结构。
图2显示了内滑套下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井下管柱组合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0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定位结构的单平面组织修复补片
- 下一篇:一种新型自动反冲洗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