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饮料制备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1668.9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9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宗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固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 制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瓶子,且特别是涉及一种饮料制备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冲泡型饮料,大部分都是由饮料制造商预先在工厂调制好后装入保特瓶并贩售。然而,茶品之类的饮料在制备完成后其风味会随时间逐渐劣化。此外,由于消费者无法确认饮料的制作过程,因此饮料的卫生以及安全性也让人难以安心。鉴于上述,如何设计便于使用的饮料制备瓶以提供消费者有最佳风味且可安心饮用的饮料,就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制备瓶,可解决市售饮料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饮料制备瓶包括一瓶身、一过滤件以及一第一瓶盖收纳部。瓶身具有一第一瓶口、一底座与一盛水空间。过滤件设置于瓶身内而将盛水空间区分为一第一区与一第二区。第一区连通第一瓶口。第一瓶盖收纳部设置于瓶身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的底座为可拆卸地组装至瓶身,且底座卸除后第二区被暴露。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的第一瓶口的内壁具有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的第一瓶盖收纳部为圆柱状,且瓶盖收纳部的外壁具有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还包括一第二瓶盖收纳部,设置于瓶身外,其中瓶身还具有一第二瓶口,第一区连通第二瓶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饮料制备瓶的第一瓶口与底座位于瓶身的相对两侧。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饮料制备瓶可供消费者自行制备饮料,因此可以安心地饮用现泡饮料。同时,瓶盖收纳部还可用以收纳水瓶的瓶盖而避免丢失。
为让本新型创作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创作的一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创作的另一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瓶装饮用水的瓶体
12:瓶口
12A、14A:螺纹
14:瓶盖
50:茶叶
100、200:饮料制备瓶
110、210:瓶身
112:第一瓶口
112A、132:螺纹
114:底座
116:盛水空间
116A:第一区
116B:第二区
120:过滤件
130:第一瓶盖收纳部
212:第二瓶口
230:第二瓶盖收纳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饮料制备瓶100包括一瓶身110、一过滤件120以及一第一瓶盖收纳部130。瓶身110具有一第一瓶口112、一底座114与一盛水空间116。具体而言,瓶身110可以与一般瓶体相似,第一瓶口112提供饮用水倒入盛水空间116及从盛水空间116倒出的路径,底座114则使瓶身110可以平稳地站立。过滤件120设置于瓶身110内而将盛水空间116区分为一第一区116A与一第二区116B。换言之,液体可以自由地在第一区116A与第二区116B之间流动,但尺寸大于过滤件120的过滤尺寸的物体则无法自由地在第一区116A与第二区116B之间移动。第一区116A连通第一瓶口112,也就是从第一瓶口112倒入的饮用水会先进入第一区116A,再通过过滤件120而进入第二区116B。第一瓶盖收纳部130设置于瓶身110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固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固昌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1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