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焊线机用线缆传输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2753.7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0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孔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观生 |
主分类号: | H01R43/02 | 分类号: | H01R43/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焊线机用 线缆 传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自动焊线机用线缆传输座。
背景技术:
单蕊/多蕊线缆与接线端子或者连接器焊接时,在自动焊接机上需要进行传输线缆的动作。在现有的设备中,传输线缆的动作是通过安装在履带上的压线装置来完成,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为201320465602.5的《单蕊/多蕊线缆剥线过程中使用的压线装置》,该压线装置中具有基座、分蕊座和分蕊板,其中分蕊板是通过卡扣机构以及磁铁共同配合定位安装在分蕊座上。这种方式由于磁铁的存在,对于某些包钢线线缆在作业时,磁铁会对包钢线产生吸引力,使线缆位置不能精确定位,并对线缆产生磁化,影响自动焊线机的运行以及线缆的使用性能。而传统采用螺栓规定分蕊板与分蕊座的方式则无法快速更换分蕊板,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能快速更换分蕊板、又不会对包钢线产生磁化、适应各种线缆作业的自动焊线机用线缆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焊线机用线缆传输座,该传输座包括一基座、固定在基座内并由基座一侧面延伸出的分蕊座以及安装在分蕊座上的分蕊板,分蕊板上端面具有数个分线槽;其中:所述分蕊座的外端面两侧突设一对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上侧具有卡扣所述分蕊板的卡扣斜面,第一卡扣部的下侧表面具有避让所述分蕊板旋转的避让弧面;所述分蕊座外端面的下边缘还设有一对与第一卡扣部相隔的第二卡扣部,该对第二卡扣部的上表面具有卡扣所述分蕊板的卡扣弧面;对应地,所述的分蕊板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对应的凹部,该凹部的上侧内壁为与所述卡扣斜面对应吻合的被扣斜面;所述分蕊板的下端面呈弧面形,且其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的卡扣弧面胀接接触。
于所述分蕊座的外端面还开设有与其下表面相通的凹槽。
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成型有两对间隔布置并分别对称的突起部,突起部之间形成垂直设置的线槽和压板槽。
所述分蕊座的下表面还设有沿宽度方向开通的定位通槽。
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两个贯通的安装孔,且其中一安装孔贯穿所述分蕊座。
所述分蕊座位于基座内部的上表面开设有数个凹面。
本实用新型分蕊板与分蕊座的组装是通过在分蕊座上增设一组卡扣机构,形成胀接接触固定而实现,避免使用磁铁和螺栓的固定方式,既能快速更换分蕊板,又能适应各种材质线缆,因此提高了效率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传输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是一种自动焊线机用线缆传输座,该传输座包括一基座1、固定在基座1内并由基座1一侧面延伸出的分蕊座2以及安装在分蕊座2上的分蕊板3,分蕊板3上端面具有数个分线槽30;本实施例中,基座1是采用塑胶材料直接成型在金属材质的分蕊座2的外围,形成一体化的固定组装。
具体而言,所述分蕊座2的外端面两侧突设一对第一卡扣部21,所述第一卡扣部21的上侧具有卡扣所述分蕊板3的卡扣斜面211,卡扣斜面211突出于分蕊座2的上表面,第一卡扣部21的下侧表面具有避让所述分蕊板3旋转的避让弧面212;所述分蕊座2外端面的下边缘还设有一对与第一卡扣部21相隔的第二卡扣部22,该对第二卡扣部22的上表面具有卡扣所述分蕊板3的卡扣弧面221;对应地,所述的分蕊板3两侧面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21相对应的凹部31,该凹部31的上侧内壁为与所述卡扣斜面211对应吻合的被扣斜面311;所述分蕊板3的下端面呈弧面形,且该弧面形下端面312与所述第二卡扣部22的卡扣弧面221胀接接触,即分蕊板3与分蕊座2的安装主要通过分蕊板3弧面形下端面312与第二卡扣部22的卡扣弧面221胀接摩擦固定,第一卡扣部21与凹部31主要实现定位,这种固定方式不用磁铁,因此不会对包钢线产生影响,成本上也更为低廉。
于所述分蕊座2的外端面还开设有与其下表面相通的凹槽23,该凹槽23的作用是:当分蕊板3与分蕊座2组装后,在分蕊座2的下表面处形成一个开口,此时可将起子等细杆状物伸入该开口处,利用杠杆原理将分蕊板3的下端面翘起来,使之与分蕊座2分离,达到快速更换分蕊板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观生,未经孔观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27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