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式铁丝圈拉直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3321.8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5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小龙 |
主分类号: | B21C47/26 | 分类号: | B21C47/26;B21C4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铁丝 拉直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丝加工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式铁丝圈拉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现如今,建筑工地随处可见,同时,弯曲变形的铁丝圈在建筑工地上也是到处都是,但是,有时必须将弯曲变形的铁丝圈弄直后才能重新使用,现有传统的铁丝圈拉直方式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用锤子敲打变直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对铁丝表面造成伤害。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铁丝圈的自动拉直回收功能,且具有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即一种电动式铁丝圈拉直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式铁丝圈拉直回收装置,可以实现铁丝圈的自动拉直回收功能,且具有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动式铁丝圈拉直回收装置,包括底板、四根支柱、固定装置、张紧装置、铁丝圈和回收装置,所述的四根支柱对称焊接在底板的下端面, 支柱起到支撑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所述的固定装置安装在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轴和固定轮,固定轴安装在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轴为固定轮提供支撑力,固定轮中部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轴的上端,弯曲的铁丝圈固定在固定轮上,在回收装置的驱动力作用下,固定轮在固定轴上开始旋转,弯曲的铁丝圈通过张紧装置缓慢的传送到回收装置上;所述的张紧装置位于固定装置的左侧,张紧装置固连于底板的上端面,张紧装置包括第一调节装置和两个第二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固连于底板的上端面,第一调节装置包括一号调节柱和一号定滑轮,一号调节柱固连于底板的上端面,一号调节柱为一号定滑轮提供支撑力,一号定滑轮通过键与一号调节柱相连接,两个第二调节装置对称位于第一调节装置的两侧,第二调节装置固连于底板的上端面,第二调节装置包括两个二号调节柱和两个二号定滑轮,两个二号调节柱均固连于底板的上端面,二号调节柱为二号定滑轮提供支撑力,两个二号定滑轮通过键分别与二号调节柱相连接,铁丝圈呈双 V 字型依次穿绕在一号定滑轮和二号定滑轮上,产生了一定的张紧力,在回收装置的驱动力作用下,使得铁丝圈从固定装置、张紧装置和回收装置一直处于绷紧状态,铁丝圈从弯曲状态变成拉直状态;所述的铁丝圈呈双 V 字型依次穿过固定装置、张紧装置和回收装置;所述的回收装置位于张紧装置的左侧,且回收装置安装在底板的上端面,回收装置起到将铁丝圈拉直后自动回收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轮、驱动轴和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轴焊接在回收轮的下端面中部;所述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相连接,且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底板的上端面,在驱动电机驱动力的作用下,带动回收轮旋转,弯曲的铁丝圈经拉直后缠绕在回收轮上进行自动回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底板相对地面的倾角为 45 度,方便操作人员固定和回收铁丝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轮和回收轮上均对称设置有四个扇形凹槽,减轻了质量,减少了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电动式铁丝圈拉直回收装置,能实现铁丝圈的自动拉直回收功能,且具有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小龙,未经郑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33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屏蔽框和屏蔽盖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线互联网的远程核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