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联双击气缸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3431.4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3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夏国伟;尹宏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利达气动成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08 | 分类号: | F15B15/08;F15B1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王明超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联 双击 气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联双击气缸。
背景技术
气缸是机械领域中较为常见的气动元件,应用较为广泛,被人们所熟知。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气缸种类繁多,可调节行程气缸便是其中一种。如申请号为201310391815.2公开的“可调行程多位置气缸”,其结构包括前活塞杆、前缸体、后活塞杆、后缸体及行程调节螺母,所述的前缸体与所述的后缸体同轴串联,所述的前缸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出气口及第二进出气口,所述的后缸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进出气口及第四进出气口,所述的前缸体内设有前活塞,所述的前活塞杆的后端与所述的前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的前活塞杆的前端位于所述的前缸体的前方,所述的后缸体内设有后活塞,所述的后活塞杆的后端穿过所述的后活塞向外延伸到所述的后缸体的后方,所述的后活塞杆的前端位于所述的前缸体内,所述的行程调节螺母设置在所述的后活塞杆的后部,位于所述的后缸体的后方。其工作原理为:当第二进出气口和第四进出气口进气,第一进出气口和第三进出气口排气时,前活塞杆向左全部顶出在前缸体外部,前缸体和后缸体处于初始位置;当第一进出气口和第四进出气口进气,第二进出气口和第三进出气口排气时,前活塞杆向右运动至接触后活塞,行程调节螺母紧贴于后缸体后壁上,前缸体和后缸体处于中间位置;当第一进出气口进气,第二进出气口和第四进出气口排气时,前活塞杆向右运动至后活塞紧贴后缸体的后端,行程调节螺母位于后缸体的后部;当第一进出气口和第四进出气口进气,第二进出气口和第三进出气口排气时,前活塞杆在后活塞杆向左推至中间位置,前活塞杆接触后活塞杆,行程调节螺母紧贴于后缸体后壁上,前缸体和后缸体处于回程中间位置。
然而,上述“可调行程多位置气缸”的缺陷在于:第一,由于设置同轴串联的前缸体和后缸体,导致结构设置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并且两个缸体在连接处的密封性难以保证,容易出现漏气现象,导致使用寿命较短;第二,由于需要设置上述四个进出气口,一方面使得加工加工较为不便,另一方面由于前缸体和后缸体互为独立设置,当仅向其中一个缸体的进出气口进气时,无法对另一个缸体内的活塞杆直接进行控制,例如,当仅向前缸体的第二进出气口进气时,此时仅能驱动前活塞杆运动,无法同时对后活塞杆进行控制,从而导致控制较为不便;第三,由于仅采用串联设置的缸体结构,导致产品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加工、制造成本较低、使用寿命较长、控制方便、功能多样的三联双击气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联双击气缸,包括缸体、分别与所述缸体配合连接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三个独立的腔室,三个所述腔室内均设置有活塞杆组件,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前活塞杆、前活塞、后活塞杆以及后活塞,所述前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前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前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并且伸出于所述缸体的外部,所述后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前活塞相抵配合,所述后活塞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后活塞、所述后端盖并且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后活塞杆与所述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位于所述缸体的外部,所述前活塞、所述缸体以及所述后活塞配合形成第一工作腔,所述后活塞、所述缸体以及所述后端盖配合形成第二工作腔,所述缸体上分别设置有若干与相应所述腔室配合的第一进出气口和第二进出气口,其中所述第一进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工作腔连通,所述第二进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所述缸体的前端端部还分别设置有若干与相应所述腔室连通的排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前端盖配合的前固定板、与所述后端盖配合的后固定板,所述前固定板、所述后固定板均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活塞、所述后活塞均嵌设有与所述缸体内壁相适应的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前活塞嵌设有与所述缸体内壁相适应的第一“Y”形圈,所述后活塞嵌设有与所述缸体内壁相适应的“C”形圈。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嵌设有与所述后活塞杆相适应的第二“Y”形圈。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嵌设有与所述缸体内壁相适应的“O”形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利达气动成套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利达气动成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34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气缸
- 下一篇:一种相对式倍力同心活塞杆油缸移动大负荷工作台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