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在泄水过程中掺入氧气的水坝坝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4755.X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7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芳;杨纪伟;焦玉倩;王志国;武贝贝;夏昆榕;李振伟;郭庆云;李静;张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C02F7/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05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水 过程 掺入 氧气 水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在泄水过程中掺入氧气的水坝坝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河道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大量城市生活、工业污水排入河道,导致河水发黑、恶臭,水中溶解氧远远不足以满足水体自净要求。近年来为了改善城市河道水质,各级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防污减排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水质恶化问题仍然很严重。解决水质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增加水中溶解氧,通过水体自净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近年来多采用人工充氧或在坝下设置跌水坎,利用跌水紊动达到水流掺气复氧效果,这些方法对水体净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人工充氧耗时耗财,普通跌坎充氧效果有限,对严重污染河流复氧量远远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在泄水过程中掺入氧气的水坝坝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在泄水过程中掺入氧气的水坝坝体,包括坝体本体、三角形通气坎、通气槽。坝体本体底面为平面,坝体本体近水库侧为斜坡面,坡面角度为50°;坝体本体泄水侧为圆弧形,坝体本体的圆弧形侧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三角形通气坎,三角形通气坎顶角朝上设置,三角形通气坎下侧为通气槽。
进一步的,三角形通气坎为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的,三角形通气坎的边长为a,三角形通气坎间距D=2a=L/n,L为水坝坝体的长度;n为首排三角形通气坎的个数。
进一步的,首排第一个三角形通气坎距坝最近一端的距离为D'=0.5D。
进一步的,上下两排三角形通气坎之间的高度和三角形通气坎的高度d1相等。
进一步的,三角形通气坎排数i的值为0.5H/d1<i<2H/d1,H为过水坝坝顶和坝截面切点之间的垂直高度。
进一步的,通气槽为梯形,通气槽底边c2=0.5a,通气槽的左右两边和三角形通气坎的三角形截面边线平行,凹槽的高度d2=0.5d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根据上述方案叙述得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过坝水流紊动性来增大水流掺气量,进而增大水中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体自净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泄水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图4为三角形通气坎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三角形通气坎的截面图;
图中:1水坝坝体,2三角形通气坎,3通气槽
a为三角形通气坎的边长;L为水坝坝体的长度;n为首排三角形通气坎的个数;D'为三角形通气坎距坝最近一端的距离;d1为三角形通气坎的高度;i为三角形通气坎排数;c2为通气槽底边长度;d2为三角形通气坎凹槽的高度;H为过水坝坝顶和坝截面切点之间的垂直高度;△H为水坝坝体坝顶水深,h为水坝坝体坝面水深,B为水坝坝体坝顶到坝弧线切点之间的横向距离;l1和l2分别为三角形通气坎齿坎顶边线和底边线;c1为等腰梯形通气槽的上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能型铸球热处理加热炉,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在泄水过程中掺入氧气的水坝坝体,包括坝体本体1、三角形通气坎2、通气槽3,其特征在于:坝体本体1底面为平面,坝体本体1近水库侧为斜坡面,坡面角度为50°;坝体本体1泄水侧为圆弧形,坝体本体1的圆弧形侧上设有均匀分布的三角形通气坎2,三角形通气坎2顶角朝上设置,三角形通气坎2下侧为通气槽3。
如图2所示,三角形通气坎2为等腰三角形。
如图2所示,三角形通气坎2的边长为a,三角形通气坎2间距D=2a=L/n,L为水坝坝体1的长度,n为首排三角形通气坎2的个数。
如图2所示,首排第一个三角形通气坎2距坝最近一端的距离为D'=0.5D。
如图2所示,上下两排三角形通气坎之间的高度和三角形通气坎的高度d1相等。
如图2所示,三角形通气坎排数i的值为0.5H/d1<i<2H/d1,H为过水坝坝顶和坝截面切点之间的垂直高度。
如图4、图5所示,通气槽3为梯形,通气槽3底边c2=0.5a,通气槽3的左右两边和三角形通气坎的三角形截面边线平行,凹槽的高度d2=0.5d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程大学;,未经河北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47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碳纤维复合材料公路护栏
- 下一篇:双吊点启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