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功能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5947.2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4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章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志军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刘立国 |
地址: | 32440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净化 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厨房,餐饮业操作间或食品加工场所的油烟抽排净化,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餐饮业或家庭的空气净化功能箱。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餐饮业操作间或家庭厨房的油烟抽排一般采用顶吸式油烟机,其与一定长度的管道相连,用于将收集到的烟气送入设于烟道中的油烟净化装置,经净化处理后,向大气排放(一般是高空排放)。在顶吸式油烟抽吸作业中,油烟收集都在操作台上方的较高区域里进行并由设置在气流管路上的排风机直接送风或引风排放。可是,这种顶吸式油烟机不能将厨房灶台上产生的油烟完全收集和送到净化装置,因此室内或操作间内尚残留有很多油烟,其无法被彻底吸走和进一步处理。另外,作为油烟净化装置,有人提出使用喷淋头,其向烟气喷水以吸附除去所含油烟,也有人提出使用滤网或其它吸附材料如吸附性液体,用于在使烟气从中经过时除去所含油烟。另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风阻捕油技术和静电捕油技术,但是,含有油烟的废水,废液或堵塞的滤网会造成污染和大量的劳动。而利用风阻或静电的抽油烟机的运行成本较高,正常运行周期较短,空气的二次污染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719109A公开一种厨房油烟净化排气机,其包括集烟罩、烟道、排气扇和油烟冷却装置,油烟冷却装置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附装有吸附网和冷凝板的蒸发器布置在烟道内,其直接冷凝聚集烟气中的油烟并形成油滴,由此从烟气中排除油烟。作为油烟冷却装置,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2828606Y公开了冷却水管,其横跨烟道并将所处烟道分隔成若干区域。上述文献都提到用烟道中的冷却机构从烟气中分离油滴的净化操作,但这两篇专利技术都牵涉用大功率风扇从操作区如灶台上方快速抽排烟气,使烟气快速流入集气罩并经烟道迅速排走,可这样一来,烟道中的冷却机构的冷却除油效果不强。此外,在利用压缩机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719109A中,压缩机和排气扇的高功率导致耗电增加,工作噪声增大,而在利用冷却水管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828606Y)中,需要设置复杂的冷却水的供应系统和自身制冷系统,这都导致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多个组合使用、适应各种复杂场所下的油烟和污染空气的净化与排放,且节省成本的空气净化功能箱。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气净化功能箱,包括功能箱箱体、并排相邻设置在该功能箱箱体内的第一净化单元和第二净化单元;所述第一净化单元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集气罩进气管道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净化单元内上部与所述第二净化单元之间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内设有第一离心风机;述第二净化单元内上部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净化单元内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且该排气通道内设有第二离心风机。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作了进一步改进:
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净化单元的底面、左侧面、前侧面或后侧面。该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在保证空气净化功能箱的净化空气性能的前提下,使空气净化功能箱适用于多种环境,组合使用时也更为方便。
进一步,所述第二净化单元内部空间大于所述第一净化单元内的内部空间。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净化单元内油烟气体经第一离心风机驱动后进入第二净化单元,油烟由第一净化单元进入第二净化单元时因空间突然增大,产生负压与沉降作用,达到对油烟的净化目的。
进一步,所述第二净化单元内设有隔风板,该隔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之间,并将所述第二净化单元的内室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靠近第一净化单元;所述隔风板上设有用于导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通孔;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该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二净化单元内置隔风板,将第二净化单元隔为半独立的二个单元。隔风板的作用在于减缓第一净化单元内经第一离心风机驱动后进入第二净化单元内油烟气体的流速,使油烟中的微粒间相互碰撞聚集而沉降,提高油烟的二级净化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腔室的体积小于第二腔室的体积。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二腔室与排气通道连接,增大第二腔室的体积可提高烟气排出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隔风板的下部。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使烟气流动过程中能够与隔板发生充分的碰撞,减慢烟气流动速度,使烟气得到充分净化。
优选地,所述通孔数量为两个,并排设置在所述隔风板的下部。该技术方案的效果在于提高烟气排放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志军,未经章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5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