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竖井溢洪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7492.8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7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井 溢洪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竖井溢洪道的泄洪消能领域,特别是一种竖井溢洪道。
背景技术
竖井溢洪道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洪消能,如图1所示,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溢流堰1、过渡段2、竖井3、消力井4及退水隧洞5。退水隧洞与竖井(或消力井)连接。
竖井溢洪道的水流经过溢流堰,在溢流堰曲线下端形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在过渡段脱离竖井井壁,并在竖井空腔内自由跌落,在跌落过程中与空气发生剪切和卷吸作用,挟带大量的气体射入消力井内的水体中,引发激烈的碰撞、剪切和掺混,消刹大量的能量;水流在竖井(或消力井)内以有压流或明流的方式转向进入退水隧洞,再流入下游河渠。
竖井内自由跌落的水流卷吸掺气,呈乳白色泡沫状。水流高速射入消力井,与消力井内的水体发生碰撞,产生强烈的激溅和弹射,水流表面翻滚涌动,消力井内水流形成大尺度的漩涡运动。激溅和弹射的水体拍击退水隧洞进口区段的顶部,对洞顶混凝土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翻滚涌动的水流以明流的方式转向进入退水隧洞时,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极不稳定。因此,为了确保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同时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竖井溢洪道内需要有一种稳定水流流态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竖井溢洪道,确保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同时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井溢洪道,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部通过过渡段与竖井顶部连接,所述竖井底部与消力井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一侧与退水隧洞连通;所述消力井内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与所述退水隧洞均通过通气管与外部连通。
所述退水隧洞进口顶部通过通气管与外部连通,通气管能够更好地排放掺气水流内部溢出的气泡,进一步保证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
与所述过渡段连通的通气管、与所述退水隧洞连通的通气管互通,施工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竖井溢洪道的消力井内设置连通管,连通管将退水隧洞进口与水流激溅区在平面上发生分离,从而避免激溅水体拍击退水隧洞洞顶,确保了退水隧洞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翻滚涌动的水流经过连通管的调整,水流能够平稳地转向进入退水隧洞,从而改善了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使得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当退水隧洞的水流由明流流动转变为有压流动时,与过渡段连通的通气管能够向竖井内补气,与退水隧洞顶部连通的通气管能够排放掺气水流内部溢出的气泡,进一步保证退水隧洞内的水流流态平稳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竖井溢洪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包括溢流堰1,所述溢流堰1底部通过过渡段2与竖井3顶部连接,所述竖井3底部与消力井4顶部连接,所述消力井4一侧与退水隧洞5连通;所述消力井4内设置有连通管6,所述连通管6包括水平段和与所述水平段连通的竖直段,所述水平段与所述消力井4底部连通,所述竖直段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连通;所述过渡段2与所述退水隧洞5进口均通过通气管7与外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竖井溢洪道进口采用环型溢流堰,环型直径4m,堰顶上游曲线为1/4圆弧曲线,堰顶下游为1/4椭圆曲线;过渡段2采用渐扩方式与竖井3连接;竖井采用内径为3m的圆形竖井;竖井底部设消力井4;连通管6的水平段和竖直段均采用内径为2m的圆形管道;退水隧洞5与连通管的竖直段连通,退水隧洞进口的底部高程比消力井井底高程高4m,退水隧洞为城门洞型结构;通气管7分别与过渡段下端及退水隧洞进口顶部连通,通气管7上端与大气相通,通气管内径为0.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7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