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接蒸发冷却芯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8539.2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0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叶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立英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12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接 蒸发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接蒸发冷却芯体,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瓦楞片组成的间接蒸发冷却芯体。
背景技术
间接蒸发冷却芯体的传热壁一般较薄且单张面积较大,其强度低,尤其采用纸质或者无纺布或者塑料材料等,更是如此;即使是金属材料,由于上述原因,其强度也低。瓦楞片,其强度明显较平片高,直接蒸发冷却芯体,即湿帘,即为瓦楞片结构,虽然采用纸质材料,其芯体强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冷却芯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间接蒸发冷却芯体,由干通道和湿通道交错布置而成,干通道/湿通道的一侧为第一瓦楞片,另一侧为第二瓦楞片,第一瓦楞片和第二瓦楞片的瓦楞方向不同,瓦楞片为不透水的材质,湿通道的左右两端用密封体封闭,干通道上下两端用密封体封闭,第一空气通过干通道被冷却,第二空气通过湿通道得热得湿,水从湿通道上端进入湿通道,在第二空气中蒸发。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芯体,间接蒸发冷却芯体由干通道和湿通道交错布置而成,干通道/湿通道的一侧为第一瓦楞片,另一侧为第二瓦楞片,第一瓦楞片和第二瓦楞片的瓦楞方向不同,瓦楞片为不透水的材质,湿通道的左端用密封体封闭,干通道上下两端用密封体封闭,空气从干通道左端进入干通道被冷却,离开干通道的部分空气从湿通道的右端进入湿通道得热得湿,水从湿通道上端进入湿通道,在空气中蒸发。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芯体,间接蒸发冷却芯体由干通道和湿通道交错布置而成,干通道/湿通道的一侧为第一瓦楞片,另一侧为第二瓦楞片,第一瓦楞片和第二瓦楞片的瓦楞方向不同,瓦楞片为不透水的材质,湿通道的左右两端一部分用密封体封闭,干通道上下两端用密封体封闭,空气从干通道左端进入干通道被冷却,离开干通道的部分空气从湿通道右端进入湿通道,同时空气从湿通道左端直接进入湿通道,水从湿通道上端进入湿通道,在空气中蒸发,湿通道的空气得热得湿后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瓦楞片(包括第一瓦楞片和第二瓦楞片)由两层纸及中间的不透水材料组成,或者,瓦楞片(包括第一瓦楞片和第二瓦楞片)的材料为淋膜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利用瓦楞结构,即湿帘结构制作间接蒸发冷却芯体,具有制作简单,工艺成熟,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现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第一种形式;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第一种形式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第二种形式;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第二种形式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第三种形式;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第三种形式的爆炸图。
图中,第一瓦楞片11、第二瓦楞片12、密封体2;干通道GT、湿通道ST、水W、空气A、第一空气A1、第二空气A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间接蒸发冷却芯体由干通道GT和湿通道ST交错布置而成,干通道GT/湿通道ST的一侧为第一瓦楞片11,另一侧为第二瓦楞片12,第一瓦楞片11和第二瓦楞片12的瓦楞方向成一定角度,瓦楞片为不透水的材质,湿通道ST的左右两端用密封体2封闭,干通道GT上下两端用密封体2封闭,密封体2一般为密封胶。
第一空气A1通过干通道GT被冷却,第二空气A2通过湿通道ST得热得湿,从湿通道ST上端进入湿通道ST,在第二空气A2中蒸发,第一空气A1和第二空气A2可以为同一种空气,如都为环境空气,或者为不同空气,如第一空气A1为环境空气,第二空气A2为室内排风。
图3,图4与图1图2结构不同在于,图3和图4中,湿通道ST只是在左侧密封,湿通道ST右侧未密封,与干通道GT相通,空气A从干通道GT左端进入干通道GT被冷却,离开干通道GT的部分空气从湿通道的右端进入湿通道ST得热得湿,水W从湿通道ST上端进入湿通道,在空气中蒸发。由于进入湿通道ST的空气是先通过干通道GT预冷的空气,可以实现所谓的露点蒸发冷却。
图5,图6与图3,图4不同在于,湿通道ST左侧中部未密封,湿通道ST右侧只有中部未密封,而图3,图4中,湿通道ST左侧全密封,右侧未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立英;,未经叶立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85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氮深冷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有限空间内局部高热流的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