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气防堵及出气过滤的生物质气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9124.7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9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千村节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00 | 分类号: | C10J3/00;C10J3/8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3003 贵州省六***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气防堵 出气 过滤 生物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化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尤其是涉及一种进气防堵及出气过滤的生物质气化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秸秆气化炉炉底供风不足,所以燃烧不充分、不稳定,经常出现炉底部烧空、烧穿、断气、熄火等现象,大大降低了燃料的燃烧效率。为解决炉底供风的问题,申请号为20102012323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无焦油排放秸秆气化炉通过在底部设置85度旋流盘供气,达到了底部供风均匀,燃料燃烧充分,提高了产气效率和产气稳定性的效果。
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其进气口与炉腔连通,燃料燃烧后常出现燃烧灰烬、焦油等杂质积留在进气口中,并通过进气口有进入到旋流盘与底座凹槽之间的空间内,另外又直接从旋流盘上方直接进入出风孔中,最终导致旋流盘上的出风孔堵塞。由于焦油与粉尘混合在一起后十分粘稠,清理十分困难,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气防堵及出气过滤的生物质气化炉,从而增加了底部供氧均匀和稳定性,达到了提高燃料燃烧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进气防堵及出气过滤的生物质气化炉,包括加料口盖、炉外筒、炉内筒、压料板、出渣口门、出渣口、底座、支腿、压料杆、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底座通过支腿支撑,所述炉内筒套装在炉外筒中,并一起安装在底座上,炉内筒上端通过加料口盖密封;所述压料杆通过加料口盖中心的螺纹孔安装在加料口盖上,下端与压料板连接;所述炉内筒与炉外筒之间围成一空腔;第一出气口位于炉内筒筒壁上端,第二出气口位于炉外筒筒壁下部;出渣口位于炉内筒下部,并穿过炉外筒与炉外连通,口外端通过出渣口门封闭;所述底座中设有径向的进气道,所述进气道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接入炉内筒底部,在进气道的炉内筒端出口处设有导气盘,所述导气盘边缘周向分布若干出气孔。
所述第一出气口至少为2个,沿炉内筒筒壁上端周向均匀分布,第一出气口处设有过滤堵头;所述导气盘底部为弧形,边缘向内倾斜,外壁倾斜角α为45~60°,开口朝下倒扣在底座上,开口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出气孔为倾斜孔,外端口向下倾斜,倾斜角β为30~45°,孔径为6~10mm,孔数量至少为16个;所述出渣口门通过设置在出渣口两侧的滑槽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进气防堵及出气过滤的生物质气化炉:
通过在炉外筒与炉内筒之间留出空腔,并在炉内筒上端和炉外筒下部分别设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同时在第一出气口处设过滤堵头,使气体在第一出气口处得到过滤,过滤后的气体流经炉外筒与炉内筒之间的空腔,使气体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和冷却,气体中的杂质在空腔中得到沉淀或冷凝,使从第二出气口排出的燃气更加清洁;
通过设置内进气道,并在进气道出口端设导气盘,将进气口与炉腔隔离的同时,将气体引导到导气盘周围,通过导气盘周围的出气孔将气体排出,达到了炉底部均匀供氧的效果,同时完全避免了炉渣和焦油进入到进气道中;并且导气盘周围的进气孔为倾斜孔,又在导气盘边缘倾斜结构的保护下,避免了炉渣和焦油进入出气孔中堵塞出气孔,达到了进气通畅、均匀、稳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气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加料口盖,101-螺纹孔,2-卡扣,3-炉外筒,4-炉内筒,5-压料板,6-出渣口门,61-滑槽,7-出渣口,8-底座,801-进气道,9-导气盘,91-出气孔,10-支腿,11-压料杆,12-第一出气口,13-过滤堵头,14-第二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千村节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千村节能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9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皂粉的回收处理装置
- 下一篇:隧道式炭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