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0388.4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于闯;李清泉;罗大国;陈勇;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朱新颖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变速器 换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手动变速器的选换挡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选选挡力以及换挡吸入感尤其重要;选挡力太小,会影响换挡的手感,不利于驾驶员准确的判断是否已经换挡,选挡力太大,会导致换挡时较为费力,给操作带来不便;吸入感是指扳动换挡杆时换挡杆能够顺畅的挂入相近的挡位内,能够提高换挡的滑顺性和换挡手感。
选换挡机构中一般设置有配重块,该配重块的存在能够在换挡杆移动时给换挡轴一定的惯性力,使吸入感和手感增强,但是该配重块也会相应增大选挡力,在对换挡机构进行设计时,配重块的大小难于权衡。
在专利【CN 201627909 U】中公开了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机构,包括:换挡轴、换挡箱、换挡转臂、配重块、配重块连接板、手动换挡杆,所述换挡轴设置在该换挡机构中间,装配在所述换挡箱上,且可以自由旋转和可沿轴向移动,所述换挡轴有一个和它连接在一起的换挡转臂,所述换挡转臂与手动换挡杆在运动上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配重块拨动销和所述换挡转臂刚性连接在一起,且所述配重块拨动销能够带动配重块连接板及配重块绕旋转支柱螺栓旋转;所述配重块通过所述配重块连接板可旋转的连接到换挡箱上的旋转支柱螺栓上。配重块没有和换挡转臂直接连接,换挡轴除换挡过程外和配重块没有任何联系,有效的阻断了配重 块的振动传导至换挡手柄上去。根据上述专利描述接结构和附图明显的可以看出,在选换挡时,配重块与换挡轴一起运动,从而使选换挡时的选挡力增大,不利于操作轻便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换挡轻便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包括换挡轴、套设在所述换挡轴上的支撑端盖、以及设置在换挡轴和支撑端盖之间的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轴上固设有一个主动摆臂,所述配重块上设有一被动摆臂,所述被动摆臂通过一销轴枢接于所述支撑端盖上,所述被动摆臂上固设有一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插设在所述主动摆臂上,且当换挡轴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被动摆臂绕所述销轴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换挡轴上的主动摆臂和与配重块相连的被动摆臂之间通过一个导向杆相连,选挡时,通过变速器的选换挡手柄推动换挡轴沿轴向运动,配重块并不会随换挡轴一起运动,从而提高了换挡轻便性;控制换挡轴转动实现换挡,这时,换挡轴带动主动摆臂摆动,主动摆臂带动被动摆臂绕铰接点摆动,被动摆臂带动配重块摆动,从而在换挡时提供一定惯性力,能够增强换挡时的吸入感;本方案中,由于配重块和换挡轴分离的连接方式,在变速器机械振动时导致的配重块振动不会直接影响到换挡轴,而是通过支撑端盖分散到变速器壳体上去,从而在汽车行驶时不会对选换挡手柄带来震感,这种振动甚至可能会使变速器发生脱挡的危险。
在上述的一种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中,所述主动摆臂的一端设有一通孔,所述导向杆插设在所述通孔内,所述主动摆臂的 另一端设有一个与变速器选换挡手柄相连的连接头,所述主动摆臂的中部与所述换挡轴相连。选换挡手柄通过控制连接头实现换挡轴的转动,即换挡;导向杆连接主动摆臂和被动摆臂,带动配重块摆动,增强换挡时的吸入感。
在上述的一种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中,所述支撑端盖上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铰接有一选挡摆臂;所述选挡摆臂的中部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选挡摆臂的一端与换挡轴相连,另一端与变速器的选换挡手柄相连。操纵选换挡手柄使选挡摆臂摆动,选挡摆臂将自身的摆动转换为对换挡轴的轴向运动,即选挡。
在上述的一种手动变速器选换挡机构中,所述换挡轴上设有一凹槽,所述选挡摆臂的一端设有一卡接在所述凹槽内的凸块。换挡轴的摆动角度较小,换挡轴的转动和上下运动均不会影响换挡轴与选挡摆臂之间的连接,选挡摆臂摆动时能够推动换挡轴上下运动,换挡轴转动时保持与选挡摆臂之间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03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光伏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雷型计量自动化终端电源系统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