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炉炉壳拼装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1126.X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1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廖从宣;赵习明;于波洋;邹鹏;杨振宇;刘莹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5 | 分类号: | E04G1/1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宋洁瑾 |
地址: | 300301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炉 拼装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炉壳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炉炉壳拼装平台。
背景技术
近10来年随着我国冶金行业的蓬勃发展,炼铁高炉的容积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大和增多。国家越来越重视“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作为一家建筑企业,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同时要认真贯彻国家“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方针。
传统炉壳拼装平台方案设计均为正方形,下层铺设纵横交叉不小于型号为I25a工字钢,上面铺设厚度为14mm钢板,相互之间采用焊接。传统的平台钢材用料多,重量大,铺设成本高且焊接后钢材不能重复使用,不符合“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炉炉壳拼装平台,克服现有技术中高炉炉壳拼装平台钢材用料多,重量大,铺设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炉炉壳拼装平台,所述平台为近圆形的正多边形结构,平台由主梁和次梁搭建而成,所述主梁作为平台半径,数个主梁的一端均匀分布设置在平台中心处节点板上,主梁和主梁之间由次梁连接,形成多个同心正多边形,次梁和次梁之间由第二次梁连接,所述主梁与平台中心节点板、主梁与次梁、次梁与第二次梁的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
所述主梁的个数为16或12个,平台最大直径为炉壳的最大直径加1-2m取较大整数。
所述主梁采用I16工字钢,次梁和第二次梁采用[10槽钢制成。
所述主梁与平台中心节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主梁与次梁、次梁与第二次梁采用普通螺栓连接。所述高强螺栓为10.9S级M20扭剪型高强螺栓,所述普通螺栓为4.8S M20普通螺栓。
所述主梁与平台中心节点板的连接是指主梁工字钢下翼缘板用高强螺栓与底面节点板连接,主梁工字钢上翼缘板用高强螺栓与顶面节点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大大减少了拼装平台的用钢量,减少了材料费;(2)由于采用标准螺栓节点连接,提高了平台的铺设速度,减少了人工费;(3)由于没有14mm厚钢板,人力就可铺设工字钢和槽钢,无需吊车,减少了机械费;(4)由于平台采用螺栓连接的标准构件,拆除组装运输均方便,且可多次重复利用;(5)此实用新型符合了国家提倡的“低碳、节能、绿色、环保”方针要求。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钢材受压及受拉强度高的特性,解决了高炉每带炉壳自重大,压应力直接传递给平台工字钢,工字钢直接传递到地面的技术问题,同时利用工字钢在拼装平台直径方向有良好的受拉受压能力以解决高炉炉壳在平台上拼装时利用千斤顶调整炉壳椭圆度所受拉压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炉炉壳拼装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工字钢与圆心节点板连接节点图;
图3是槽钢与工字钢连接节点图;
图4是槽钢与槽钢连接节点图;
其中,1-主梁;2-次梁;3-第二次梁;4-次梁与主梁连接板;5-次梁与次梁连接板;6-中心节点板;7-主梁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炉炉壳拼装平台,为近圆形的正多边形结构,平台由主梁和次梁搭建而成,平台最大直径为炉壳的最大直径加1-2m取较大整数,主梁作为平台半径,个数为16或12个,主梁采用I16工字钢,主梁工字钢下翼缘板用高强螺栓与底面节点板连接,主梁工字钢上翼缘板用高强螺栓与顶面节点板连接。主梁1和主梁1之间由次梁2连接,形成多个同心正多边形,次梁2和次梁2之间由第二次梁3连接,次梁2和第二次梁3采用[10槽钢制成,主梁与次梁、次梁与第二次梁采用普通螺栓连接。所述高强螺栓为10.9S级M20扭剪型高强螺栓,所述普通螺栓为4.8S M20普通螺栓。
以某钢铁集团3200m3高炉炉壳拼装平台为例介绍本实用新型,制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拼装平台的最大直径和半径数量:
某钢铁集团3200m3高炉炉壳最大直径为16.716m,根据制作排版图,炉壳共计分为23带,除了风口和铁口处炉壳分为8块、炉帽处上两带炉壳分为4块制作,其余18带每带炉壳均分为6块制作,所以拼装平台直径设计为18m,半径数量取值为12。
2.螺栓连接节点的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11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丝绳及制造钢丝绳的方法
- 下一篇:防辐射人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