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电装置背靠背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1398.X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7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胜;陈飞;高美金;高亚栋;周惠文;俞辰颖;任立飞;尹康;徐俞音;黄忠华;胡清炼;吴祖咸;许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0 | 分类号: | H02B1/2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装置 背靠背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配电装置背靠背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户外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布置型式有普通中型布置、半高型布置及高型布置。普通中型布置是将所有电气设备都安装在地面设备支架上,母线下不布置任何电气设备,该布置型式缺点是占地面积过大;半高型布置是将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抬高,将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等电气设备布置在母线下面,其占地面积比普通中型布置减少30%;高型布置是将母线和隔离开关上下重迭布置,母线下面没有电气设备,可以节约占地面积50%左右,但耗用钢材较多,土建投资较多,安装检修运行条件均较差,该布置型式目前已基本不采用。
目前户外变电站的高压配电装置多采用分相中型配电装置硬管母线配合剪刀式(或叫伸缩式)隔离开关方案,该方案易产生微风共振和存在端部效应,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比较敏感,支柱绝缘子抗震能力较差,且该方案的所有电气回路间隔均占用一个间隔宽度,造成变电站间隔数量很多,变电站的横向尺寸受其影响占地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配电装置背靠背布置结构,以有效减少户外变电站横向间隔数量,压缩变电站横向占地尺寸。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配电装置背靠背布置结构,包括GIL母线,其特征在于,从GIL母线上分别垂直引出A、B、C三相套管,GIL母线的两侧各设有三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隔离式断路器;
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隔离式断路器与GIL母线平行布置,采用软导线分别与GIL母线的A、B、C三相套管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GIL母线的两侧各设有三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避雷器,避雷器位于隔离式断路器的外侧,避雷器采用软导线与隔离式断路器连接。
GIL母线的其中一侧设有三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位于避雷器的外侧,电压互感器采用软导线与避雷器连接。
相邻套管之间的距离为3-4m。
隔离式断路器与GIL母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5-4.5m。
所述的GIL母线架设在多个安装柱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有效减少了户外变电站横向间隔数量,较大地压缩了变电站横向占地尺寸;该布置型式使2个电气回路间隔只占用一个间隔的宽度,减少变电站横向占地面积30%;配置装置采用了高可靠性的隔离式断路器,母线采用GIL管型母线,得变电站布局更精简、更紧凑,便于运行维护,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GIL母线,2-A相套管,3-B相套管,4-C相套管,5-隔离式断路器,6-避雷器,7-电压互感器,8-安装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的配电装置背靠背布置结构,从GIL母线1上分别垂直引出A、B、C三相套管2、3、4,相邻套管之间的距离为3-4m,所述的GIL母线架设在多个安装柱8上。GIL母线1的两侧各设有三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隔离式断路器5;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隔离式断路器与GIL母线平行布置,位于GIL母线同一侧的三个隔离式断路器采用软导线分别与GIL母线的A、B、C三相套管连接。隔离式断路器与GIL母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5-4.5m。
GIL母线1的两侧各设有三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避雷器6,避雷器6位于隔离式断路器5的外侧,避雷器6采用软导线与隔离式断路器5连接。GIL母线1的其中一侧设有三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电压互感器7,电压互感器7位于避雷器6的外侧,电压互感器7采用软导线与避雷器6连接。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浙江浙电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浙江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13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塑料颗粒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石柱加工装置中的柱径定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