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新风转轮热回收除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1523.7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3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姚永明;赵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7 | 分类号: | F24F3/147;F24F12/00;F24F13/3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彭英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风 转轮 回收 除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应用转轮热回收来提高节能效果的全新风除湿结构系统方案,属于空气调节设备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建筑能耗所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耗量的比例在持续增加,而建筑采暖与空调系统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60%,因此采暖空调系统的节能必将成为建筑节能的关键。新型供暖方式的开发-如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做为优化建筑设计的一项已经开始慢慢实施……
全新风除湿系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冷冻除湿、溶液除湿和转轮除湿。冷冻除湿需要露点除湿,造成温度过低,一方面造成能源品质的浪费;另一方面,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场所,还需再热,冷热抵消,能源进一步浪费;溶液除湿需要低品位废热才能更好的达到节能效果,特别适宜冷热电三联供场所,使用区域受限;转轮除湿需要高温再生,自身能源消耗品位高。虽然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整体节能,但除湿方式上也要尽力选择便利节能的方案。目前各全新风除湿厂家都在努力寻找各种节能的解决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节能全新风转轮热回收除湿装置,目的是解决全新风除湿机中更好地进行节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新风转轮热回收除湿装置,包括框架、转轮热回收装置及送风机,所述框架为上、下两层结构,所述上层为再生风风道,下层为新风风道,所述再生风风道与新风风道之间通过中间风道相连;所述转轮热回收装置设置在框架内,框架上设有新风入口和再生风出口,所述再生风出口处设有送风机;送风机将空气由新风入口吸入依次经过新风风道、转轮热回收装置、中间风道、再生风风道、转轮热回收装置后由再生风出口排出。
所述新风风道内,位于所述转轮热回收装置与中间风道之间还设有换热器。
所述转轮热回收装置为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
所述中间风道上设置有除菌装置。
所述除菌装置为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第一、转轮热回收几乎不耗能,只需提供轴承转动的一点动力;
第二、转轮热回收,一方面对新风进行了预冷;一方面为送风提供再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节能全新风转轮热回收除湿系统结构的布置示意图;
其中:1、转轮热回收装置;2、换热器;3、中间风道;4、送风机;5、框架;6、新风入口;7、再生风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加以详细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请参阅附图1所示:一种全新风转轮热回收除湿装置:包括送风机4、转轮热回收装置1及框架5,所述框架5内具有新风风道、中间风道及送风风道,新风首先经过所述新风风道经所述转轮热回收装置1进行预冷,然后经过所述中间风道3后引向送风风道,再经转轮热回收1再生区调温后由送风机4送出。
位于所述框架5同一侧的下部和上部分别设有新风入口和再生风出口,一具有中间风道3的隔断层将所述新风入口和再生风出口分隔开,使得所述框架5内腔的下部和上部分别形成新风风道和送风风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新风风道内,位于所述转轮热回收装置1除湿区的出风侧还设有换热器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转轮热回收装置1为全热转轮热回收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转轮热回收装置1再生区的出风侧与送风出口之间设置所述风机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中间风道3上设置有除菌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创新,所述除菌装置为空气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全新风转轮热回收除湿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新风首先经过所述新风入口经所述转轮热回收装置1进行预冷,然后经过换热器2深度冷却除湿,再经过所述中间风道3后引向送风风道,再经转轮热回收1调温后由送风机4送出。转轮热回收利用风道布局和送风段前后温差进行能量回收,达到能量充分利用的目的。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高科应用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1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采矿控制系统
- 下一篇:实验室监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