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淋式余热回收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1718.1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4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光;宋玉军;闫卫华;高永泉;陈文峰;王久安;王来成;王长明;卢玉鹏;张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3/06 | 分类号: | F28C3/06;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明淑娟 |
地址: | 06330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 余热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塔,特别是一种喷淋式余热回收塔。
背景技术
石灰消化产生大量的反应热,使部分消化用水汽化成水蒸气,由于水蒸气中夹带部分氧化钙,造成废热回收极易结疤堵塞。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换热方式为两种,一种为列管式换热器,化灰消化产生的蒸气走壳程,液体走管内,加热方式属于间壁换热原理。此余热回收装置不仅制造费用高,内部列管换热管器极容易结疤,不能长时间稳定运行,清理费用较高。另一种为喷淋式热回收塔,内部采用喷嘴,使气体与液体直接混合换热,但一般喷嘴孔径较小,只适合清洁液体的换热。若液体中含有固体杂质,喷嘴出口很快堵死,失去喷淋效果,而且喷淋管不容易拆卸,清理工作极其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含大量固体颗粒、杂物的液体与化灰余热之间的喷淋式余热回收塔。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淋式余热回收塔,包括喷淋装置,阻气伞,气帽,回流槽,喷淋装置分置成上、下两层,上层是杂水喷淋管,下层是电石渣浆喷淋管,电石渣浆喷淋管的下方装有与塔体连接的气帽。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增加余热回收效率,提高了生石灰消化用水的温度,减少塔体内部结疤,稳定运行周期长。
本实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每层喷淋管分别呈长短交错布置。
气帽位于塔体的下段,呈伞状锥形结构。
气帽的外表面过拉杆与塔体内壁连接,拉杆与气帽外表面呈垂直状态连接。
气液分离器高于喷淋装置并置于塔体上端,气液分离器斜面开设有透气孔,气液分离器上装有抑气挡板。
喷淋装置中的喷淋管与供水管通过法兰连接。
喷淋管通过配套法兰与喷咀总成连接。
喷咀总成上的连接法兰通过组配短节与大拉杆连接,大拉杆的一端装有大喷淋锥,大喷淋锥的顶端开设有通孔,大喷淋锥的底端通过小拉杆与小喷淋锥连接,大、小喷淋锥同轴设置。
电石渣浆喷淋管设置成上、下两层,每层的喷淋管呈长短交错布置,上、下两层的喷淋管呈错开角度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杂水喷淋管的分布图。
图3是上层电石渣浆喷淋管的分布图。
图4是下层电石渣浆喷淋管的分布图。
图5中喷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喷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喷淋式余热回收塔,参见附图1至附图6,图中:气液分离器1、杂水喷淋管2、电石渣浆喷淋管3、气帽4、拉杆5、回流槽6、回流管道7;塔体8,喷咀总成9,连接法兰901、组配短节902、大拉杆903、大喷淋锥904、小喷淋锥905、小拉杆906、通孔907、检查清理孔10、法兰11、弯头13、配套法兰14。
本实施例中,喷淋装置分置成上、下两层,上层是杂水喷淋管2,下层是电石渣浆喷淋管3,电石渣浆喷淋管3的下方装有与塔体8连接的气帽。杂水喷淋管2呈圆周分布于塔体8上并且呈长短交错布置。杂水喷淋管2和电石渣浆喷淋管3分别用于输送不同消化用水。
电石渣浆喷淋管3设置成上、下两层,每层的喷淋管分别呈圆周分布于塔体8上,并且呈长短交错布置,上、下两层的喷淋管呈错开角度布置;如图3和图4布置形式。
气帽4位于塔体8的下段,呈伞状锥形结构;气帽4的外表面过拉杆5与塔体8的内壁连接,拉杆8与气帽4外表面呈垂直状态连接。
气液分离器1高于杂水喷淋管2并置于塔体8的上端,气液分离器1斜面开设有透气孔,气液分离器1上装有抑气挡板,不易形成结疤。
杂水喷淋管2和电石渣浆喷淋管分别与塔体8通过法兰11连接;杂水喷淋管2和电石渣浆喷淋管3分别通过配套法兰14与喷咀总成9连接。喷淋管分别通过法兰11和配套法兰14与供水主管和喷咀总成9连接,方便拆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1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