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用油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3424.2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4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君杰;束萍萍;高冬仙;李国林;李宏华;李功赋;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73 | 分类号: | B60K15/073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油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机动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油箱。
背景技术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会造成震动。
机动车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机动车的行驶工况也是千变万化,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很多商用车辆车身悬挂的油箱体积较大,燃油存储量较大,当车辆在颠簸工况行驶时,燃油在油箱内无规则流动,会给油箱的悬挂系统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油箱悬挂断裂,影响车辆正常运行,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到司乘人员的安全。
柴油车辆由于油泵的原因,在油箱内的柴油处于低液位的情况下,如果燃油随着颠簸惯性转移可能造成吸油管进入空气的后果,这可导致柴油车辆发动机供油不足自动熄火。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动车用油箱,可明显减少油箱内部燃油流动所产生的惯性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动车用油箱,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可贮存燃油的收容腔,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加油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内的油底管,所述机动车用油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将所述收容腔分隔成多个相互联通的空间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包括将所述收容腔上、下分层的至少一块横向分隔板,以及至少一块纵向分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横向分隔板和纵向分隔板均呈板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横向分隔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横向分隔板与所述箱体的顶壁和底壁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纵向分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纵向分隔板与所述箱体的一对侧壁平行设置,垂直于所述横向分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横向分隔板和所述纵向分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横向分隔板和所述纵向分隔板上分别开设有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横向分隔板中部还开设有所述油底管从其中穿过的贯通的穿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机动车用油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底壁上的沉淀隔板,所述沉淀隔板与所述箱体的底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沉淀隔板的边缘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也存在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动车用油箱,在油箱内增加将箱体内的收容腔分隔成上、下两层的横向分隔板,以及纵向分隔板,将箱体内的收容腔分隔成多个相互联通的小空间,利用连通器原理,使油箱内的燃油液面减少偏差而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使油箱在机动车在颠簸路况行驶的过程中,其内部燃油流动所产生的惯性力明显减小,保证低液位吸油正常,提升油箱的结构强度。横向分隔板的设置方向可使燃油尽量保持在水平液位,减少晃动,从而进一步减少 燃油流动所产生的惯性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动车用油箱成本低廉,可实行性强,结构简单,装配简单。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用油箱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用油箱的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动车用油箱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动车用油箱1设置在商用重卡、机械工程车等机动车内,用于存放燃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34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取力发电装置
- 下一篇:多层共挤塑料燃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