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的发动机油底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3514.1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0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范卫萍;马忠民;胡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发动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的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设计过程中,通常发动机油底壳用来存储发动机润滑系中多余的发动机机油,当汽车停车较长时间后,发动机油底壳中存储的机油较多,机油液面有一定高度,一般发动机设计时,油底壳中未集成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发动机停止工作较长时间后,通常发动机机油温度很低,当发动机启动后需要较长时间发动机机油才能达到正常工作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还包括:
容置于油底壳本体内的发动机机油;
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油底壳本体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发动机机油的液面以下,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汽车的整车控制电路连接,将采集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整车控制电路;
加热装置和曲轴箱强制通风PCV机构,所述加热装置布设于油底壳本体内,且位于发动机机油的液面以下;所述油底壳本体内壁还设有放油螺栓,所述油底壳本体外壁设有PCV机构;所述加热装置与汽车的所述整车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整车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工作。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为S型加热管路。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可由整车控制电路来对油底壳本体内的发动机机油进行加热控制的结构,例如,当发动机机油温度过低时,借组于该结构,可通过监测发动机机油温度实现自动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与关闭,使发动机机油快速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能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温度传感器;
2、加热装置;
3、油底壳本体;
4、放油螺栓;
5、PCV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油底壳中未集成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发动机停止工作较长时间后,通常发动机机油温度很低,当发动机启动后需要较长时间发动机机油才能达到正常工作温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的发动机油底壳结构,可借助该结构,由整车控制电路来对油底壳本体内的发动机机油进行加热控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3,还包括容置于油底壳本体内的发动机机油、温度传感器1、加热装置2和曲轴箱强制通风(PCV)机构5,所述加热装置2固定于油底壳本体3内,所述温度传感器1固定于油底壳本体3内壁,所述油底壳本体3内壁还设有放油螺栓4,所述油底壳本体3外壁设有PCV机构5。这里,温度传感器1和加热装置2均位于所述发动机机油的液面以下。所述温度传感器1与所述汽车的整车控制电路连接,将采集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整车控制电路。所述加热装置2与汽车的所述整车控制电路连接,在所述整车控制电路的控制下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2为S型加热管路,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发动机停止工作较长时间后,通过温度传感器1监测发动机机油温度,整车控制电路根据温度传感器1监测的发动机机油温度判定是否过低,当判定过低时,控制加热装置2开始工作,加热装置2通过将整车发电机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加热发动机机油,当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传感器1监测到发动机机油温度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时,整车控制电路控制加热装置2停止工作。
本具体实施当发动机机油温度过低时,通过监测发动机机油温度实现自动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与关闭,使发动机机油快速达到正常工作温度,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能与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3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