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转印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3827.7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0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彭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可达电子影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16 | 分类号: | F27B9/16;F27B9/30;B41F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王敬智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转印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转印加热炉,是一种自动化加热设备,是一种连续的将打印后电子影像热转印至不锈钢、铝、陶瓷、塑料等金属或非金属表面的自动化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转印加热炉是长条结构,通常带有一个长条形的运输链,运输链的两端分别是被加热工件的入口和出口,长条结构的中段是加热段,设有加热元件和热风循环装置,能够使工件充分、快速和均匀的被加热。长条形结构的好处是结构简单,但设备体积较大,不便于安装和运输。由于工件入口和出口在炉的两端,必须设置两名以上的工人配合工作,在工件较少的情况下,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转印炉。所述的热转印炉为环形结构,整体结构紧凑,工件的出入口十分接近,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转印加热炉,包括环形炉体,所述环形炉体的一侧设有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环形炉体内的下部设有环形运输链,上部设有热循环装置,两侧和上部设有加热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链为鳞板形运输链,所述的鳞板形运输链的承重面是V型鳞板,所述的V型鳞板由链条带动运行,所述链条由带有减速器的电机带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链为金属网运输链,所述的金属网运输链的承重面是金属网,所述的金属网由滚轮带动运行,所述滚轮由带有减速器的电机带动。
进一步的,环形炉体内设有抽气装置,所述的抽气装置包括:与真空泵管路连接的吸气管,与吸气管连接的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与真空夹具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气管设置在运输链承载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气管设置在环形炉体内的侧壁上,包括:喇叭口,所述的喇叭口上设有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炉体的底部设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结构,与传统的长条形热转印炉相比,体积小,更加紧凑,工件的入口与出口使用同一个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即作为工件输入,又作为工件输出,可以减少操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热转印炉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述V形不锈钢网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是一种热转印加热炉,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环形炉体2,所述环形炉体的一侧设有工件入口5和工件出口3(图1中的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是按照运输链按顺时针方向运动是确定的,如果运输链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工件入口应当是3、工件出口应当是5),环形炉体内的下部设有环形运输链4,上部设有热循环装置1,两侧和上部设有加热元件。
为缩小体积,本实施例采取了环形炉体,或者说是C形隧道,即将环形隧道切去一小部分,使环形隧道形成一个缺口,入料口和出料口自然的形成在环形隧道的缺口上,见图1。为使加工过程连续的自动化进行,C形隧道的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都是敞开的,可以随时向工件入口放入工件,同时可以随时从工件出口取出工件。
所述的热循环装置可以是电机带动的风扇,设置在炉内的顶部。风扇前以及炉内的侧壁上设置加热元件。风扇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在炉内循环。热循环装置安装在C形隧道的中部,尽量远离工件入口和工件出口,以保持隧道中都温度持续在加工温度上。
所述的加热元件可以电阻丝等电热转换器件。
被加工的工件在炉内与热转印模片和夹具组成加工组件。工件的表面必须与热转印模片紧密的贴合,以便热转印模片上的图案清晰的印在工件上,这就需要夹具将两者夹在一起。
夹具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果工件是简单的平面或圆柱面,则夹具可以十分简单,如用平面对平面,或圆柱面对圆柱面即可压紧。但如果被加工工件是矩形的立方体,例如手机壳,这需要使用真空夹具。
真空夹具需要有真空泵和相应的管路。由于加工组件在炉内是运动的,因此,需要有特殊的连接装置,才能是运动的加工组件与真空泵管路连接。
可以在运输链上设置专门的管路连接口,管路连接口或称吸气管与运输链同步运动。操作工只需要在工件入口处快速的将加工组件上的连接管与运输链上的吸气管连接上,就可以使气路接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可达电子影像有限公司;,未经美可达电子影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3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汽回收装置
- 下一篇:具有进料除尘机构的IR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