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辐条的自行车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3832.8 | 申请日: | 2014-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5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嘉伟 |
主分类号: | B60B21/06 | 分类号: | B60B21/0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安装 辐条 自行车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以横截面为特点的轮辋。
背景技术
随着自行车成为人们休闲锻炼身体的绿色环保代步工具,追求设计科学性,重量轻质化,结构合理化,比如现有中国专利号外200920162501.4一种自行车轮圈结构,其主要包括一断面成U型的外框,该外框包含有一第一面以及一第二面,且其第一面上形成有一轮胎槽而其两侧则分别形成有一平整的刹车面,该轮胎槽于轮圈成型完毕后供装设车胎,该外框第二面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结合槽,且每一结合槽的外缘斜设有一结合端缘使得结合槽的宽度向内渐缩;以及一同心固设于外框内缘且断面成U型的内框,该内框两端部的内缘分别伸设有一紧密容至于结合槽中的结合凸缘,使得每一结合凸缘的外侧形成有一紧密容置结合端缘的缺槽。
而一般自行车轮圈结构的轮圈本体重量无法有效减少,进而降低轮圈本体轻量化的效果,并且将辐条辐条容置于内胎空间时不是呈现平整状态,让内胎的装配以及加压充气后,摩擦损坏车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自行车轮圈结构不便于减轻重量,降低辐条盖和车胎摩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辐条的自行车轮胎,该一种便于安装辐条的自行车轮胎不仅可以减轻车轮圈结构重量,而且能提高车胎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安装辐条的自行车轮胎,包括,圈本体,内胎空间,其特征是:所述轮圈本体 具有一基肋部,以及由基肋部两侧对应延伸的侧框壁,并界定出一内胎空间,而所述轮圈本体由基肋部外表面往内侧表面挤压设有若干凸碗部,所述凸碗部相对内胎空间则凹设有容置槽穴,并于容置槽穴底部贯穿凸碗部设有一透孔,所述透孔均套有一垫圈,并供辐条的通过以及辐条螺帽的连结,另使辐条螺帽限制于容置槽穴内,所述轮圈本体以内侧表面配合框体的连结。
上述的一种便于安装辐条的自行车轮胎,其特征是:所述轮圈本体由基肋部延伸的两侧框壁于上端部往内凸设有限位凸肋,以供外胎的组装。
上述的一种便于安装辐条的自行车轮胎,其特征是:所述轮圈本体的内侧表面由两侧框壁凹设有组装槽部,并由组装槽部提供框体的组装连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轮圈本体仅在断面上具有一基肋部,不仅达到轻量化的需求,且所述轮圈本体的内侧面由基肋部挤压凸肋有若干凸碗部,并于轮圈本体的外侧面对应凸碗部设有容置槽穴,并穿设有透孔,使其轮圈本体欲依序装设有辐条时,可直接由透孔提供辐条的通过,再由容置槽穴供辐条螺帽的嵌入限制,使得内胎空间还是呈现平整状态,让内胎的装配以及加压充气后,不会受到辐条螺帽的顶靠,防止内胎与辐条螺帽摩擦破裂,增添内胎的使用寿命,降低内胎的更换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有框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有框体及辐条的剖视图,
图中,10.轮圈本体,11.基肋部,12.侧框壁,121.限位凸肋,122.组装槽部,13.内胎空间,14.凸碗部,141.容置槽穴,142.透孔,143.垫圈,15.辐条,151.辐条螺帽,20.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所示:
实施例1,一种便于安装辐条的自行车轮胎,包括,轮圈本体10,内胎空间13,其结构是,所述轮圈本体10具有一基肋部11,以及由基肋部11两侧对应延伸的侧框壁12,并界定出一内胎空间13,且两侧框壁12上端部往内凸设有限位凸肋121,以供外胎的组装,而所述轮圈本体10由基肋部11外表面往内侧表面挤压设有若干凸碗部14,所述凸碗部14相对内胎空间13则凹设有容置槽穴141,并于容置槽穴141底部贯穿凸碗部14设有一透孔142,而透孔142均套有一垫圈143,并供辐条15的通过以及辐条螺帽151的连结,另使辐条螺帽15限制于容置槽穴141内,所述轮圈本体10以内侧表面配合框体20的连结,其中所述轮圈本体10的内侧表面由两侧框壁12凹设有组装槽部122,并由组装槽部122提供框体20的组装连结。
其结构组合实际使用的状态,参照图3所示,所述轮圈本体10由内侧表面有框体20,所述框体20主要以碳纤维材质所构成,不仅能提供轮圈本体10轻量化,还能提升轮圈本体10的强度及支撑力,而所述轮圈本体10具有一基肋部11,并由基肋部11往轮圈本体10内侧表面凸设有若干凸碗部14,再由凸碗部14分别凹设有容置槽穴141以及透孔142,当轮圈本体10欲装配辐条15时,直接利用透孔142以供辐条15的通过,再将辐条螺帽151由基肋部11外表面与辐条15螺合连结,另使辐条螺帽151顺势嵌入容置槽穴141内,防止辐条螺帽151由基肋部11表面凸伸出,使得基肋部11与两侧框壁12所界定的内胎空间13还是呈现一平整状态,避免内胎装入受到辐条螺帽151的顶靠而具有破裂的虞,增加内胎使用的寿命,最后再将外胎配合组装于轮圈本体10的外表面,并连结固定于两侧框壁12的限位凸肋121间,借此完成轮圈本体10与框体20以及轮胎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嘉伟;,未经刘嘉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38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