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4315.2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4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国 |
主分类号: | B65D17/347 | 分类号: | B65D17/3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防爆 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领域。
背景技术
啤酒喝汽水等饮料在人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开启啤酒或汽水瓶盖时,需要借助开瓶器,或用牙齿筷子等,拿开瓶器相对比较麻烦,用牙齿的话容易损坏牙齿,筷子则不容易操作,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传统的啤酒饮料因运输或气候造成瓶内气压过高时,易爆瓶伤人,瓶盖并不具备真正的防爆瓶功能;而且开启困难易伤手指。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旨在解决啤酒饮料易爆炸、不易开启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其中,包括盖体、拉环以及衬垫,所述拉环为厚度为0.22~0.28mm,所述衬垫厚度为0.15~0.22mm。所述盖体中心设置有带通孔的圆形所述拉环,所述拉环的剖面向内翻边成闭合的椭圆形,所述拉环设置在所述盖体内的所述衬垫上,并通过易拉片与所述盖体相连,所述易拉片设置有弧形加强筋,所述易拉片两侧设置有漏斗形通至盖体裙齿的长短隐形拉线。
所述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其中,所述拉环设置在盖体顶部中心,所述拉环的剖面开口为倒U形,倒U形的折边翻卷成闭合的椭圆形,连接所述盖体1和所述拉环的所述易拉片设置有一小段弧形为所述加强筋。
所述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其中,所述衬垫中部设置有同心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半圆形的隐形切痕,其半径为4mm≤R≤6mm,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还包括21个齿槽和21个突齿,在所述盖体顶部边缘倒角下1mm处每隔3个齿槽均分冲有7个向内的凸点,将所述衬垫牢牢地铆合在所述盖体内的顶部。
所述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其中,一条与所述拉环同心的加强筋折线距拉环切口线的宽度为1.5mm,与所述盖体平面下折12°,所述拉环平面低于所述盖体平面0.3mm,所述拉环制作时向内折,所述易拉片两侧的漏斗形隐形拉线是由浅入深的直45°切痕,短拉线止于所在所述齿槽相邻的所述突齿上,所述短拉线与瓶盖边缘保留3mm间距,长拉线通过所述短拉线相邻的所述齿槽延伸过瓶盖中线上的所述突齿,拉线深和拉线最后延伸到瓶盖中线上的所述突齿。
所述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其中,所示盖体上的所述短拉线、所述长拉线和所述衬垫上的隐形切痕并非平直的刃口,而是连续的细微波浪形刃口,波峰刃口为切痕切得略深,波谷刃口为切痕切得稍浅。
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一种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通过盖体、一体拉环和衬垫组成,使瓶盖具备防爆、易开启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拉环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拉环的侧面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的衬垫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的衬垫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隐形拉线的平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拉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图1至图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复合式防爆易拉瓶盖包括盖体1、拉环2以及衬垫3,所述拉环2是由厚度为0.22~0.28mm的镀锡或镀铬板材冲压而成,所述衬垫3是由厚度为0.15~0.22mm的镀锡或镀铬板材冲压而成。所述盖体1中心设置有带通孔的圆形所述拉环2,所述拉环2的剖面向内翻边成闭合的椭圆形,所述拉环2设置在所述盖体1内的所述衬垫3上,并通过易拉片4与所述盖体1相连,所述易拉片4设置有弧形加强筋5,所述易拉片4两侧设置有漏斗形通至盖体裙齿的长短隐形拉线,拉线的最大承压极限为0.8~1.0Mpa,具有防爆功能,玻璃B瓶的最大耐压国际标准为1.21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国,未经张振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4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