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灭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5164.2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2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强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李本源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杀蚊虫的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蚊机。
背景技术
蚊子是人们非常厌恶的昆虫,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人们为了捕杀蚊子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是药物喷杀的方式,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药物自身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对人身也有伤害。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诱蚊灯进行灭蚊,即利用蚊子的趋光性,在诱蚊灯下部设置装满水的水槽,引诱蚊子落入水中,进行消灭,此种方式较为原始,且捕蚊效果较差。又如,专利号为99201412.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捕蚊器,主要由诱蚊灯、风机、高压电网及升压器组成,其存在的缺陷是:采用高压电网易导致人们受到电击,安全性能差,并且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工作时,蚊子被集中吸附在正对风扇的电网上,当尸体大量堆积时,不仅易引发短路,而且风力不能及时地排出,导致风扇吸力减小,对蚊子捕杀率下降;在处理蚊子尸体时,需要拆卸捕蚊器,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实用,可以对蚊子进行有效捕杀的灭蚊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灭蚊机,包括壳体、依次安装在壳体内的灭蚊笼、安装有风扇的电机以及诱蚊灯,所述风扇正对于灭蚊笼的入口设置;还包括百叶窗机构、隔板和抽屉,所述百叶窗机构安装在灭蚊笼的入口处,所述灭蚊笼的底部开口且悬空设置,所述隔板设置在灭蚊笼外侧并水平固装在壳体内壁上,隔板与壳体底部形成夹层,所述抽屉插装在夹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两端开口,在其开口处安装有栅栏。
进一步的,所述诱蚊灯为灯管状,其插装在壳体内壁上安装的灯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支架固装在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端部贴靠在百叶窗机构上。
进一步的,所述抽屉与夹层等高。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窗机构包括百叶和窗框,所述百叶通过其两端的轴绞装在窗框上。
进一步的,所述百叶窗机构包括百叶、窗框、中轴、百叶窗驱动电机,所述百叶通过其两端的轴绞装在窗框上,所述中轴与百叶连接,所述百叶窗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百叶的轴连接,通过百叶窗驱动电机驱动百叶的开启、关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有:本产品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方便实用。在工作时,百叶窗机构开启,在风力作用下使蚊子进入灭蚊笼,抽屉可以用于收集蚊子的尸体,随时进行清理,十分方便,灭蚊结束后,百叶窗自动关闭,可以有效将蚊子禁锢在灭蚊笼中,防止其逃脱。而且,在壳体上开通有通气孔,保障空气流通顺畅,提高捕蚊效率。采用本产品,可以对蚊子进行有效地捕捉,绿色环保,可以避免人们受到电击现象,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 的A-A向侧视图;
图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 2、灭蚊笼 3、风扇 4、电机 5、诱蚊灯 6、百叶窗机构 7、隔板 8、抽屉 11、栅栏 12、通气孔 61、百叶 62、窗框 63、中轴 64、百叶窗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种灭蚊机,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端开口,在其开口处安装有栅栏11,防止人手意外碰到电扇,造成伤害。在壳体1内安装有灭蚊笼2,其由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护网组成,框架采用螺装或粘接等方式安装在壳体1内壁上,灭蚊笼2的入口及底部均设置为开口状,并且其底部悬空。诱蚊灯5设置在壳体1入口端,诱蚊灯5为灯管状,其插装在壳体1内壁上安装的灯座上;在此,诱蚊灯也可以采用灯板式的LED灯,其种类不受局限。电机4设置在灭蚊笼2与诱蚊灯5之间,且电机通过支架固装在壳体1内壁上,风扇3安装在电机轴上,且风扇3正对于灭蚊笼2的入口设置。此外,在壳体上还设置有电机4的启动与关闭按钮。
如图3所示,在壳体1上还开通有若干的通气孔12,通气孔12在壳体的上位置与灭蚊笼2的位置向对应。通气孔的设置,可使灭蚊笼内的风力向多方扩散,蚊子被吸入后,在灭蚊笼内分布较均匀,避免了蚊子被集中吸附在正对风扇的护网上,导致风力受阻,吸力下降的现象,保障了本产品的灭蚊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强,未经刘伟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51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昆虫捕捉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LED紫光诱蚊的心形灭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