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流式鼻腔止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6496.2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8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谢莉;毛星刚;李亮;王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A61B17/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史玫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鼻腔 止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引流式鼻腔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常位于蝶鞍,约占颅内肿瘤的10%。男性略多于女性,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及视力学习和工作能力。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
近年来,随着显微镜及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开颅手术,其优势是合理的利用了鼻腔这一生理通道作为手术通路,具有风险小、创伤小、出血少等诸多优点,使临床治疗效果获得了显著提高。但是,经鼻蝶入路手术会给鼻中隔粘膜造成损害,手术结束后要对鼻腔进行止血等的后续处理工作,现有技术中虽然已经开始使用了气囊等简易压迫止血的装置,但由于鼻腔的特殊生理需求,不仅需要起到压迫止血作用,还需将伤口渗血、渗液以及鼻腔分泌物引出鼻腔,但现有的止血装置都不能满足上述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兼顾鼻腔止血、鼻腔通气及血液引流的鼻腔止血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引流式鼻腔止血装置,该装置包括呼吸管,呼吸管的一端设有气囊,气囊围绕呼吸管的外壁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为带有凹槽的哑铃型气囊,在气囊的凹槽处设有引流条,气囊连有充气管。
优选的,所述的充气管设置在呼吸管的管壁内,充气管的外壁与呼吸管的内壁组成与气囊连通的充气管道,且充气管的端部设有单向阀。
优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定位片,与所述呼吸管上的气囊相对的另一端的呼吸管穿过定位片,该定位片垂直于呼吸管的轴向设置,所述的定位片上与呼吸管对称的两侧还设有穿孔,该穿孔能使引流条穿过。
优选的,所述的呼吸管上设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的穿孔为圆形或扇形,所述的引流条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扇形。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片上还设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的充气管穿过定位片与气囊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引流式鼻腔止血装置有多个,多个引流式鼻腔止血装置通过定位片并列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带有凹槽的哑铃型气囊的设置,可将引流条放在凹槽处,定位片上于引流条形状相同穿孔的设置,方便引流条进出气囊上的凹槽,引流条可将鼻腔中的血液、粘液等不易流出的液体吸附在引流条上,方便操作且保证患者鼻腔内的清洁、舒适;
(2)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同时考虑了患者对止血、通气及引流的需求,通过本止血装置的辅助能更加方便、全面的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为图1未放入引流条的A-A剖面图;
图4为气囊与呼吸管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气囊、2-呼吸管、3-定位片、301-穿孔、4-充气管、5-引流条、6-拉环。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条可以为止血棉条、吸血棉条或止血海绵等具有吸血、止血功能的条状物,该引流条能吸附鼻腔手术后创口流出的血液及鼻腔内产生的粘液等其他液体,使鼻腔保持相对舒适的环境,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对引流条进行更换,术后三到四天进行拆除。
为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腔止血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3和4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引流式鼻腔止血装置包括,气囊1、呼吸管2、定位片3、充气管4及引流条5,其中:
所述的呼吸管2为弹性材料制成的软管,呼吸管2的外壁上设有刻度,呼吸管2的一端设有气囊1,气囊1围绕呼吸管2的外壁设置;
所述的气囊1为带有凹槽的哑铃型气囊,气囊1与充气管4连通,充气管4埋设在呼吸管2的内壁上,充气管4的外壁与呼吸管2的内壁组成与气囊1连通的充气管道,充气管4上设有单向阀,充气管4穿过定位片3与气囊1连通,使本装置更加美观、舒适的佩戴,并方便通过充气管4给气囊1充气,可通过针管等具有充气功能的装置给气囊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6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护婴儿肚脐的防侧漏尿不湿
- 下一篇:一种新型腰部护理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