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多参量同步测试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7081.7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1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伟;吕祥锋;刘志芳;刘如成;赵雪;李营作;程名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李丛 |
地址: | 1131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露天 协调 开采 参量 同步 测试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测试实验装置,特别涉及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多参量同步测试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露天煤矿安全开采已经成为矿山工程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随着井工与露天联合开采的出现和不断推进,使得开采安全问题更加突出。露天矿开采形成露天边坡,开采过程中边坡稳定是主要控制目标,井工矿开采过程上覆岩层发生明显的应力转移和位移变化特征,同时上覆岩层的运动对露天矿边坡稳定产生很大影响,确定井工矿合理停采线位置及露井协调推进方案,才能保证露井联合开采的安全。目前,井工矿开采主要通过测试矿山压力来控制推进速度和距离坡脚距离,露天矿靠测量边坡平盘裂隙宽度控制露天开采进度,露天矿与井工矿开采是相互独立的,两者之间未建立统一的关系,且煤矿生产现场也无法预知井工矿合理停采线位置及露井协调推进方案,急需可在实验室再现露天矿与井工矿协调开采过程的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多参量同步测试的实验装置,得到应力、光学位移和变形多参量结果,提前给出井工矿合理停采线位置及露井协调推进方案,对露井协调开采安全提供指导性决策依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多参量同步测试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多参量同步测试实验装置,包括记录装置电连接工控机,特点在于:记录装置还分别电连接应力测试系统、位移测试系统、快速摄像系统,应力测试系统电连接多个应力传感器,位移测试系统对应多个光学位移测点,快速摄像系统对应多个变形追踪测点。
其中:多个应力传感器均匀埋在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内部,多个光学位移测点均匀安装在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表面,多个变形追踪测点也均匀安装在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表面。
其中: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由边坡模型架上岩性材料模型和煤层模型构成。
其中:岩性材料模型和煤层模型的煤岩性土体材料由土骨料、胶结料、水按比例配成,将配成煤岩性土体材料逐层堆砌在边坡模型架上,用锤体进行夯实,形成厚度二到五厘米的对应实际矿山的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
其中: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中土骨料用50-100目硅砂,胶结料用碳酸钙、石膏粉,边坡模型架用钢架,锤体用木锤。
其中:骨料硅砂∶胶结料碳酸钙∶胶结料石膏粉∶水按重量比40∶4∶1∶4.5配成。
为了更好理解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多参量同步测试实验装置,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在形成的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2上模拟单独井工开采,获取应力、光学位移、变形参量;在形成的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2上模拟单独露天开采,获取应力、光学位移、变形参量;在形成的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2上模拟露天与井工联合开采,获取应力、光学位移、变形参量,在工控机11上编程对其进行分析,据此给出井工矿合理停采线位置及露井协调推进方案,对露井协调开采安全提供指导性决策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2上实现单独井工开采、单独露天开采、露天与井工联合开采模拟,通过应力测试系统7、位移测试系统9、快速摄像系统8获取应力、光学位移、变形参量,在工控机11上编程对其进行分析,给出井工矿合理停采线位置及露井协调推进方案,对露井协调开采安全提供指导性决策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编号
图中1.边坡模型架,2.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3.煤层,4.光学位移测点,5.应力传感器,6.变形追踪测点,7.应力测试系统,8.快速摄像系统,9.位移测试系统,10.记录装置,11.工控机。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一种露天与井工协调开采多参量同步测试实验装置,包括记录装置10电连接工控机11,特点在于:记录装置10还分别电连接应力测试系统7、位移测试系统9、快速摄像系统8,应力测试系统7电连接多个应力传感器5,位移测试系统9对应多个光学位移测点4,快速摄像系统8对应多个变形追踪测点6。
其中:多个应力传感器5均匀埋在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2内部,多个光学位移测点4均匀安装在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2表面,多个变形追踪测点6也均匀安装在煤岩性土体材料边坡模型2表面。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70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