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复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8599.2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1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瀑;鲁兆红;程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C2/30 | 分类号: | E04C2/30;E04C2/28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朝虎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复合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具体是用于建筑物或其它结构的复合结构板体,即混凝土板体和加气混凝土板体的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现状:
墙体分为两类,砌体和板材。本技术属于板材类。
国内板材分为轻质板材和预制混凝土板材。轻质板材不能作为结构体使用,仅用于内隔墙或砌体(板材)外墙的保温材料。预制混凝土板材主要是夹心板材,即外表面和内表面均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两层构件间夹轻质保温材料,该类型板材虽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能,但两层构件间的连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构件的重量较大、用钢量较大,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预制建筑板,本实用新型利用加气混凝土板材质量较轻、保温性能较好的优点,采用预制混凝土槽板作为受力构件和维护构件,解决了加气混凝土板材收缩较大,使用中易开裂的缺点,同时减轻了混凝土构件的重量和用钢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预制复合板,包括预制混凝土槽形板,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上端面设置有填充凹槽,填充凹槽内设置有1块或至少2块加气混凝土板;
当填充凹槽内只设置有1块加气混凝土板时,加气混凝土板的周边设置有凸起或/和凹槽,相应的,填充凹槽面向凸起的内侧面设置有内侧凹槽,凸起嵌入到内侧凹槽内,相应的,填充凹槽面向凹槽的内侧面设置有内侧凸起,内侧凸起嵌入到凹槽内;
当填充凹槽内设置有至少2块加气混凝土板时,相邻2个加气混凝土板中,一个加气混凝土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凸起A,则另外一个加气混凝土板与之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凹槽A,凸起A嵌入到凹槽A内,相邻2个加气混凝土板形成凹凸槽拼接,所有加气混凝土板拼接后构成拼接加气混凝土板,填充凹槽的内侧面设置有内侧凹槽或/和内侧凸起,拼接加气混凝土板周边设置有相应的凸起或/和凹槽,拼接加气混凝土板的周边与填充凹槽的内侧面形成凹凸槽拼接。
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侧面设置有外侧凸出,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右侧面设置有外侧凹槽,相邻2个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中,其中一块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外侧凸出嵌入到另外一块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外侧凹槽内,相邻2个预制混凝土槽形板形成凹凸槽拼接。
预制混凝土槽形板还设置有连接孔。
所述连接孔包括螺栓连接孔A和螺栓连接孔B和插筋通孔,当预制复合板用作墙板件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左侧边的混凝土肋和预制混凝土槽形板右侧边的混凝土肋均设置有螺栓连接孔B,同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上侧边的混凝土肋和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下侧边的混凝土肋均设置有螺栓连接孔A;当预制复合板用作楼板件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左侧边的混凝土肋和预制混凝土槽形板右侧边的混凝土肋均设置有螺栓连接孔B,同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上支撑边的混凝土肋和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下支撑边的混凝土肋均设置有插筋通孔。
当预制复合板用作挂板时,预制混凝土槽形板还设置有预埋挂件,预埋挂件位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上支撑边的混凝土肋和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下支撑边的混凝土肋内。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预制建筑板可适用于建筑外墙、内墙及楼板还可以用于其它非承重结构。其技术特点为:
1、预制复合板由加气混凝土板嵌入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组合形成,整体性能好,结构强度高,重量轻。
2、预制复合板侧边留有连接孔,可采用螺杆等进行构件的连接,即预制混凝土槽形板设置的螺杆连接孔A、螺杆连接孔B。
3、预制复合板上下两端留有插孔,可采用插筋等与结构体进行连接,即预制混凝土槽形板设置的插筋通孔。
4、预制复合板与现浇混凝土之间可采用在预制构件上预留钢筋进行连接。
5、预制复合板的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左外侧设置有外侧凸出,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右外侧设置有外侧凹槽,便于相邻预制混凝土槽形板互相扣接。
6、加气混凝土板侧边分别制作成凹凸形或全部为凹槽形或全部为凸起形,预制混凝土槽形板的填充凹槽的内侧面设置成凹槽或凸起,加气混凝土板与填充凹槽形成凹凸槽拼接,整体性能好。
7、加气混凝土板与预制混凝土槽形板间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连接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85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高强度墙板
- 下一篇:组合吊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