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后下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9390.8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5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唐欢;那明赫;宋琳;陈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下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后下防护装置是在车辆追尾中减轻追尾轿车内部人员的伤害,提高人员的生存几率的一种防护装置,现有的商用车的后下防护装置一般采用连接支架作为防护支点,其中,所采用的连接支架为单板非封闭式结构,此种结构在轿车与商用车发生追尾事故时,仅仅是阻挡轿车钻进商用车底部空间,抵抗首次碰撞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但是由于此种结构刚度过强,会产生较大的减速度,使轿车内部人员无法承受。
由于不能起到缓冲作用,也不具备吸能减振的功能,碰撞产生的反作用力直接传递给轿车内部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甚至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下防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后下防护装置的连接支架不能起到缓冲作用,也不具备吸能减振的功能,碰撞产生的反作用力直接传递给轿车内部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甚至死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后下防护装置,所述车辆后下防护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车辆的尾横梁或/和车架纵梁上的至少两个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封闭式盒体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封闭式盒体结构两端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封闭式盒体结构内部设有碰撞缓冲压缩空间,所述第一安装部将所述封闭式盒体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尾横梁或/和车架纵梁上,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安装有后下防护横梁。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面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的竖侧边上,所述第二安装面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的横侧边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面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的横侧边上,所述第二安装面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尾横梁的竖侧边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U型槽,所述后下防护横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在所述U型槽内。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筒状圆环,所述筒状圆环内套装所述后下防护横梁。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后下防护横梁为筒状结构,所述后下防护横梁的两端安装有堵盖。
由于车辆后下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包括封闭式盒体结构以及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封闭式盒体结构内设有碰撞缓冲压缩空间,第一安装部将封闭式盒体结构安装在尾横梁或/和车架纵梁,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安装有后下防护横梁,当车辆与后追尾车辆发生碰撞使,连接支架在封闭式盒体结构的碰撞缓冲压缩空间内逐步被破坏,使得碰撞的能量在整个冲击过程中均匀的消耗,使碰撞得到很好的缓冲,降低碰撞产生的减速度值、增强缓冲作用、提高吸能减振的功能,更高效地减轻追尾碰撞时对轿车内部人员的伤害,提高生存几率。
由于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上分别设有若干安装孔,便于将连接支架固定安装在尾横梁或/和车架纵梁上。
由于将第一安装面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的竖侧边上,将第二安装面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的横侧边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将连接支架固定,提高了连接支架的强度。
由于将第一安装面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的横侧边上,将第二安装面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尾横梁的竖侧边上,使连接支架的强度由尾横梁和车架纵梁共同承担,进一步的提高了连接支架的强度。
由于第二安装部设有U型槽,所述后下防护横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U型槽内,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而且防撞强度较高。
由于第二安装部设有筒状圆环,所述筒状圆环内套装所述后下防护横梁,实现对后下防护横梁的固定,提高防撞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后下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尾横梁,2-车架纵梁,3-连接支架,31-封闭式盒体结构,32-第一安装部,321-第一安装面,322-第二安装面,33-第二安装部,34-碰撞缓冲压缩空间,4-后下防护横梁,5-堵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93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