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0261.0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2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殷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星乔威泰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专用 套筒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针对一些特殊汽车零部件需要特别采用冲压模具加工设备进行制作,冲
压中需要与冲压模具设备配合使用的压载套筒工具结构,现有的压载套筒工具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两个套筒连接固定进行零件冲压,虽然使用方便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随着零件数量以及种类的增加,深U型零件也为其中一种,而目前对于此类深U型零件压载是通过2个普通套筒叠加来完成实验的,套筒叠加无法保证两个套筒同心,从而造成压载数据不稳定,甚至套筒有挤出的风险,若不及时校正有一定安全隐患;2、长期使用后冲压头与下方设置的压载套筒工具会存在同心偏差,导致冲压压载效率低及产品合格率低。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解决现有传统压载套筒同心偏差大,造成生产冲压压载效率低及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提高成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方案: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包括第一套筒、连接块、定位圈、定位孔和圆形限位圈;所述第一套筒一端与连接块连接;所述连接块位于定位圈上,其中定位孔均匀设置在定位圈上;所述圆形限位圈设置在第一套筒另一端二分之一位置处;所述第一套筒和圆形限位圈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连接块、定位圈和定位孔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一端与连接块采用螺旋连接,其中第一套筒设置丝型凸起,连接块上设置丝型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限位圈厚度至少设置2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一端与连接块还可采用条形固定块和半圆形定位槽连接,所述条形固定块设置在第一套筒一端;所述半圆形定位槽设置在连接块上,其中所述条形固定块和半圆形定位槽至少设置一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拆卸便捷且外观美观;2、采用第一套筒和圆形限位圈为一体成型结构及连接块、定位圈和定位孔为一体成型结构,一方面解决传统的两个套筒存在同心误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增加的圆形限位圈保护操作者安全;3、采用螺旋或卡扣连接,可根据所加工零件尺寸快速更换套筒,更换简单、易操作。同时此种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生产成本低、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的零件压载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套筒与连接块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序号如下:1-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连接块、4-定位圈、5-定位孔、6-圆形限位圈、7-条形固定块、8-半圆形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深U型零件压载专用套筒结构,包括第一套筒1、连接块3、定位圈4、定位孔5和圆形限位圈6;第一套筒1一端与连接块3连接;连接块3位于定位圈4上,其中定位孔5均匀设置在定位圈4上;圆形限位圈6设置在第一套筒1另一端二分之一位置处;第一套筒1和圆形限位圈6为一体成型结构;连接块3、定位圈4和定位孔5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圆形限位圈6厚度至少设置2cm,能保护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当冲压模具冲头冲偏时圆形限位圈6起到阻挡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第一套筒1一端与连接块3采用螺旋连接,其中第一套筒1设置丝型凸起,连接块上设置丝型凹槽,根据生产要求尺寸更换第一套筒1,将第一套筒1旋转入定位圈4即可,操作简单、安全。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第一套筒1一端与连接块3还可采用条形固定块7和半圆形定位槽8连接,其中所述条形固定块7和半圆形定位槽8至少设置一对,按加工要求更换将第一套筒1上设置的条形固定块7卡入连接块3上设置的半圆形定位槽8即可。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星乔威泰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星乔威泰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0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均压罩的自动脱模机构
- 下一篇:一种负角折弯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