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囊式隐形防尘鼻塞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440965.8 申请日: 2014-08-06
公开(公告)号: CN204147451U 公开(公告)日: 2015-02-11
发明(设计)人: 高盼军;程坤;崔腾;周婷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2B23/06 分类号: A62B2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2001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气囊 隐形 防尘 鼻塞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过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隐性防尘鼻塞,其适用于生活在雾霾环境中的居民及工作在粉尘浓度大的企业工人。 

背景技术:

近日,环境恶化导致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雾霾天气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但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仍然是在对粉尘质量浓度的监测以及对大气的治理方面,而对于环境的治理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目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身体健康的保护,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是口罩,但其弊端很多,譬如口罩上端与鼻翼之间有较大缝隙,会漏气,而且针对细微的呼吸性粉尘几乎达不到过滤的作用,并且口罩遮住面部,影响美观和语言交流。因此现在需要一种真正符合人们要求,而且更为实用的呼吸防护用品,一种更加高效、便捷、卫生、舒适、美观的口罩换代物为健康提供保障。 

同时,针对一些产尘大的企业,粉尘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会引发尘肺病。譬如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对全国26个产煤地区煤矿企业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测算,2010年,煤炭行业新增尘肺病患者8300人,死亡近1500人,比2005年分别上升85.39%和118.97%;煤矿尘肺病死亡人数相当于当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62.64%。数据显示,煤矿从业人员粉尘危害接触率占总危害接触率的91.45%,新增尘肺病人数占新增职业病人数的98.94%,新增尘肺病死亡人数占新增职业病死亡人数的100%。截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尘肺病患者达到41075人,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达到14781人,累计尘肺病病死率达到35.99%。可见,粉尘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预计。 

该气囊式隐形防尘鼻塞的设计解决了佩戴口罩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并且大大的提高了对呼吸性粉尘的吸收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用的呼吸防护用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尘鼻塞外部由可充气的环形气囊包裹,环形气囊目的是将鼻塞固定在鼻孔里面;内部由外壳包裹的五层阻滤结构,分别为挡尘网、滤布层、两层泡沫过滤层、活性碳层、杀菌层。鼻塞的结构见图1。其中泡沫过滤层采用聚氨酯作为原材料。杀菌层采用孔状固体氯杀菌剂,固体氯的杀菌效果比氯气更好,对各菌种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且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刺激性异味,不损伤皮肤,无腐蚀作用。不同的粉尘环境条件,防尘鼻塞内部的阻滤结构及阻滤层厚度都有所不同。 

环形气囊的作用是让鼻塞固定在鼻孔内,其形状近似泳圈,采用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 EVA材料制作而成,该材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弹性、表面光泽性、化学稳定性良好、抗老化、且安全无毒。充气的气嘴模仿足球充气的气嘴,气嘴是由两个半橡胶柱构成,外边由橡胶套包裹,插入的气针可撑开两半的橡胶柱,直接充气,拔出来后,外边的橡胶套会把两半橡胶柱夹的很紧,从而不漏气。 

充气细管采用聚乙烯或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具有质地坚韧、无毒性,对咽、喉、气管等组织无刺激作用,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充气细管外径为3.5mm,内径为2.5mm,长度为8cm~50cm。结构见图3。 

针头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针头各部位都无明显棱角,都采用弧形过渡,安全、无伤害。针头前端内径为1mm,后端内径为1.5mm。结构见图4。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采用五层阻滤结构,可阻截空气中大多数有害物质以及呼吸性粉尘,能预防因外界空气污染诱发的呼吸道疾病;克服了佩戴口罩所带来的各种不便,小巧玲珑,隐形使用,无伤优雅,既卫生又方便。可以广泛用于人们生活中及工矿企业生产等粉尘浓度较大的环境中。 

附图说明:

图1是鼻塞的结构简图; 

图2是环形气囊结构简图; 

图3是充气细管结构简图; 

图4是针头结构简图。其中:1-杀菌层;2-泡沫过滤层;3-活性碳层;4-滤布层;5-挡尘网;6-环形气囊;7-气嘴;8-充气针头;9-充气细管;10-吹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气囊式隐形防尘鼻塞外部由环形气囊6包裹,其目的是将鼻塞固定在鼻孔里面;内部由外壳包裹的五层阻滤结构,分别为挡尘网5、滤布层6、两层泡沫过滤层2、活性碳层3、杀菌层1。不同的粉尘环境条件,防尘鼻塞内部的阻滤结构及阻滤层厚度都有所不同。具体的使用方法是:用没有充气的环形气囊6包裹鼻塞,再将充气针头8插入环形气囊6的充气嘴7里,然后将鼻塞放到鼻孔里面,固定好位置后,用嘴通过充气细管9对环形气囊6充气,当人感觉到鼻塞已经牢牢固定在鼻孔内后,停止吹气,取下充气细管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09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