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1245.3 | 申请日: | 2014-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1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炜;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力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昆山玉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幼儿 核磁共振成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MRI,英文全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系统常被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即利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成像技术。
针对婴幼儿常见病症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而婴幼儿核磁共振成像普遍使用常规的核磁共振系统、CT、超声等手段,基于安全性和成像价值,核磁共振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婴幼儿专用的核磁共振系统,但是在开放性及适用性上存在局限性,比如,婴幼儿被完全嵌入专用的核磁共振系统,对医生的观察造成影响,带来了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此外,针对新生婴幼儿核磁共振成像,传统的核磁共振系统存在噪音过大,电磁辐射能量的剂量难控制,没有完备的保温措施等不适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以解决对婴幼儿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时保温措施不兼容、婴幼儿无法根据医生指令调节身体姿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底座、外壳、监护屏蔽罩、开放磁体、磁体座、工作平台以及保温箱,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监护屏蔽罩可翻转式连接;所述磁体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开放磁体固定于所述磁体座上,所述开放磁体中设有一成像区域,所述工作平台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所述保温箱与所述工作平台活动连接,所述磁体座、开放磁体、工作平台及保温箱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和监护屏蔽罩组成的空间内。
较佳地,还包括功放和谱仪。
较佳地,所述保温箱内设有射频接收线圈。
较佳地,所述开放磁体周围设有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
较佳地,所述梯度线圈采用静音梯度线圈。
较佳地,所述监护屏蔽罩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特定的开放磁体布局以及专用保温箱和工作平台的设计,能够让放射科医生更精确、直观地调整和了解婴幼儿成像的位置、角度;
2.采用静音梯度线圈,降低噪音,恒定地维持婴幼儿所处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监护屏蔽罩,使医生及父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婴幼儿的检测全部过程,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4.通过使用开放磁体、优化的射频线圈设计及婴幼儿专用的序列设计,降低能量辐射的剂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监护屏蔽罩打开状态);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监护屏蔽罩关闭状态)。
图中:10-底座、20-外壳、30-监护屏蔽罩、31-密封边、40-开放磁体、50-磁体座、60-工作平台、70-保温箱、80-功放和谱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力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香港力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12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