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钓竿尾连结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3752.0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4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林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介立 |
主分类号: | A01K87/02 | 分类号: | A01K8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竿 连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竿尾连结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提高钓竿尾与母线连结旋转灵活度的钓竿尾连结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钓竿尾与母线连结示意图,其中,母线11先绑结布管12,再由布管12另端套结钓竿尾13连结;而因该布管12套结钓竿尾13后必须配合黏剂黏固,形成固定式结构,以致该钓竿尾13与结合母线11布管12之间根本无法转动,旋转性灵活度不佳的缺点存在。
另外,该布管12与该钓竿尾13套结端是裸露外侧,容易因长期浸泡水中易腐烂不耐用外,该布管12在重复抛杆摩擦下也易有割伤缠线等缺点存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以多年的专业经验与心得,经不断构思、创研,乃研发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钓竿尾与母线连结旋转灵活度的钓竿尾连结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耐久使用且能避免割伤及缠线的钓竿尾连结件。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钓竿尾连结件,其至少包括有:连结杆,该连结杆具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至少具有环槽,该第二结合部为内套孔结构供转接件插固连结;以及连结套,该连结套具有第一套部及第二套部,该第一套部套结该连结杆的第一结合部,且于相对各环槽往内冲压环凸缘卡抵环槽内,该第二套部可供钓竿尾插固,使结合转接件的连结杆可依该连结套旋转。
其中,该转接件为布管、弹性条、末端为环圈的插件杆或末端弯折扣部或勾部的扣件。
一种钓竿尾连结件,其至少包含:连结杆,该连结杆具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至少具有环槽,该第二结合部结合转接件;以及连结套,该连结套具有不连通的第一套部及第二套部,该第一套部套结该连结杆的第一结合部,且于相对各环槽往内冲压环凸缘卡抵环槽内,该第二套部可供钓竿尾套固,使结合转接件的连结杆可依该连结套旋转。
一种钓竿尾连结件,其至少包含:连杆组,该连杆组具有第一连结杆及第二连结杆,该第一连结杆具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该第二连结杆具有第三结合部及第四结合部,该第一、三结合部至少具有环槽,该第二结合部与转接件结合,该第四结合部与钓竿尾结合;以及连结套,该连结套套结该第一连结杆的第一结合部及该第二连结杆的第三结合部之间,使该第一、二连结杆呈反向配置连接,该第一结合部及第三结合部之间设有间距,该连结套相对第一、三结合部各环槽往内冲压环凸缘卡抵环槽内,以使结合转接件的第一连结杆以及结合钓竿尾的第二连结杆可分别依该连结套旋转,而形成双旋转结构。
其中,结合转接件的第二结合部为凸柱结构,该转接件为布管,该布管一端与凸柱套结。
其中,结合转接件的该第二结合部为内套孔结构。
其中,结合转接件的第二结合部为凸柱匹配第一套体,该第一套体一端与凸柱套固,另端供转接件插固。
其中,该第一套体两端可相通或不相通的结构。
其中,该转接件为布管、弹性条、末端为环圈的插件或末端弯折扣部或勾部的扣件等。
其中,该结合钓竿尾的第四结合部为凸柱匹配第二套体,该第二套体一端与凸柱套结,另端供钓竿尾插固连结。
其中,该第二套体为阶孔结构,该阶孔相对钓竿尾一端形成大径孔,以使该第二套体的大径孔可依不同钓竿尾规格形成不同大小孔径。
其中,该第四结合部为内插孔结构。
相较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确实能借由相互配置的连结杆及连结套,使母线及钓竿尾连结使用上具有较佳旋转灵活性,又能避免布管因垂钓浸泡腐烂及割伤易缠线等问题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钓竿尾连结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介立,未经林介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37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