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变压器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4437.X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8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乙部春树;松浦睦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蓓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变压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变压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检测马达等的旋转角度的机构已知有旋转变压器。旋转变压器具备固定于旋转轴且与旋转轴一起旋转的转子以及固定于壳体且配设于转子的外侧的定子。而且,转子旋转时,在转子和定子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尺寸伴随着转子的旋转而变化,在配置于定子侧的检测线圈产生与上述变化相应的输出,基于该输出进行转子的旋转角度的检测。
作为将旋转变压器固定于安装对象物的结构,提出将旋转变压器的定子收容于固定部件的开口部并经由固定部件而固定于壳体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将旋转变压器的定子固定于壳体的结构,提出如下结构:在旋转变压器的定子铁芯内,在配置于最外侧的定子铁芯的径向外侧形成有突出的凸缘部,在凸缘部设置有安装用孔,利用该安装用孔并借助螺栓将旋转变压器固定于壳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图8是具备专利文献2所述的旋转变压器的马达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马达60安装于马达壳体63。在马达60的输出轴61安装有旋转变压器62的转子68,旋转变压器62的定子70配置于转子68的外侧并借助螺栓69安装于马达壳体63。定子70具有将电磁钢板冲裁加工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的板沿轴向被层叠规定张数而得的结构。在构成定子70的多个板内,配置于最外侧的端板71与其它板72的形状不同。如图9所示,端板71具备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71c,在各凸缘部71c分别形成有安装用孔71d。而且,定子70经由穿过安装用孔71d的螺栓69而被固定于马达壳体6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90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4275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旋转变压器的安装结构中,构成为将旋转变压器的定子收容于固定部件的开口部并经由固定部件而固定于壳体,因此在固定部件的加工精度差的情况下,存在转子和定子的同心度偏离的忧虑。若转子和定子的同心度偏离,则被设定为规定值的、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空隙产生偏差,由此基于与空隙相应的输出而检测出的马达等的旋转角度的值的可靠性降低。
另外,对专利文献2那样的旋转变压器的安装结构而言,构成定子70的多个板内,配置于最外侧的端板71与其它板72的形状不同。因此,在安装有旋转变压器的定子的壳体的安装位置不同的情况下,不得不准备配合其形状和尺寸的单独的端板,由此成本增加。另外,构成定子70的板的层叠一般通过铆接来进行,但在使用两种金属模对板进行冲裁加工并进行板的层叠的情况下,存在操作效率变差的问题。另外,即使在使用标准件的旋转变压器的情况下,当安装有旋转变压器的定子的壳体的安装位置不同时,也不得不准备配合其形状和尺寸的端板,由此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在将旋转变压器安装于壳体的结构中,作为构成定子的板无需使用不同种类的板,并且利用简单的构成也不会使转子和定子的同心度的精度降低。
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变压器的安装结构,将具备转子和该转子的外侧的定子的旋转变压器安装于壳体,上述旋转变压器的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上述定子通过安装部件安装于上述壳体的开口部,在上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在上述安装部件设置有突起部,在上述突起部与上述定子的上述凹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安装部件将上述定子按压到上述壳体。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对于不同结构的壳体只要准备对应的安装配件即可。因此,即使壳体不同也能够使用相同的定子结构的旋转变压器,即能够使用标准结构的旋转变压器,从而能够抑制成本的提高。另外,由于以定子的外周面作为标准向壳体安装旋转变压器,因此能够避免转子和定子的同心度偏离的问题。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中,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述定子的端部从上述开口部沿轴向突出,设置有上述突起部的部分与上述安装部件的与上述壳体接触的部分沿轴向分离,而沿轴向按压上述定子的上述突出的部分。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能够获得沿轴向可靠地按压定子的构造。
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实用新型中,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具有从顶部趋向周围的倾斜部,上述倾斜部与上述凹部的边缘接触。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能够获得各部分的加工精度的误差的影响被吸收并且不会摇晃的结构。
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实用新型中,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述定子的上述凹部为形成于上述定子的外周面的键槽,上述安装部件的上述突起部与上述键槽卡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蓓亚株式会社,未经美蓓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4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