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膨胀固定式墙壁电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4599.3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0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章泽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泽宏;林格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2;H01R13/7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膨胀 固定 墙壁 电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膨胀固定式墙壁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墙壁上的电源装置(即电源插座)的安装,通常要预先在墙壁上挖出凹洞,再放入一个方形盒体,通过水泥、石灰浆等材料将方形盒体进行固定,然后,再将电源插座安装。这样的结构,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挖洞将墙壁损坏,并且方形盒体的固定不牢靠,容易脱落。由于要采用水泥、石灰浆等材料进行固定,安装周期长,成本高。
另外,现有电源插座的防触电防水结构,采用的是带有弹簧的弹片结构,弹片与插座本体之间存在间隙,起不到防水的作用,只能防触电,由于弹片与插座本体之间存在间隙,电源插头在插入插孔时,容易卡死,而且容易损坏,无法长期使用,而且拔插时需要很大的力量。
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墙壁电源插座,以解决安装难的问题,还能进一步解决防水防触电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膨胀固定式墙壁电源装置,可以解决安装难的问题,还能进一步解决防水防触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膨胀固定式墙壁电源装置,包括插座体,还包括与插座体活动式套合联接的锥形座,所述插座体包括插座壳体和设于插座壳体内的电极座;所述的插座壳体包括位于外侧的面板部和嵌入于墙壁内的套合部,所述套合部设有与锥形座活动联接的内接触面,所述的锥形座设有与套合部活动联接的外锥面;所述的套合部沿轴向设有若干个开口槽,套合部在锥形座的锥面作用下膨胀张开,构成插座体与墙壁的固定联接,还包括用于插座体和锥形座之间滑动锁紧联接的紧固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锥形座的外锥面设有嵌入于开口槽内的凸筋;所述面板部的外形大于套合部,构成止抵于固定物外表面的凸肩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套合部和锥形座为圆形;固定物设有用于固定插座体的圆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紧固件为固定螺钉;所述的锥形座设有用于旋入固定螺钉的内螺纹;所述的面板部设有用于穿过固定螺钉的螺钉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极座通过螺钉固定联接于面板部的内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板部的内侧与电极座之间设有硅胶片;所述的面板部设有外插孔,所述的电极座上设有与外插孔相对应的弹性电极片;所述的硅胶片设有与外插孔相对应的切口,所述的切口在不受外力时为密封状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硅胶片的切口处内侧设有凹槽,以构成切口两侧的挤压变形空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切口的轨迹形状为工字型。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电极座为框形结构,设有用于容置弹性电极片的内空腔,电极座的前侧面设有与硅胶片的切口相对应的内插孔,所述弹性电极片的安装位置与内插孔相对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锥形座包括设有外锥面的外环部和设有用内螺纹的内芯部,还包括用于联接外环部与内芯部的若干个辐条,辐条与外环部、内芯部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锥形座与带开口槽的套合部形成的锥形套合联接,通过一个紧固件(如一根螺钉或一个铆钉)的拉紧作用,使套合部的外形被扩大,从而形成一种膨胀夹紧力,进而实现整个插座体的紧固联接,不易脱落。并且这种结构适合采用圆形结构,使得在安装时,墙壁可以通过钻孔工具,快速钻孔,实现墙壁电源插座的快速安装。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在插座体与电极座之间采用了硅胶片,起到防水的作用。硅胶片不仅代替了传统插座上的防触电的插孔推片(可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而且拔插轻松,经久耐用,全面防水,并且可以防触电。其中,硅胶的切口采用工字型,并且在内侧设有凹槽,切口在电源插头电极的挤压下可以快速变形,从而减少电源插头在插拔过程的阻力,提高电源插座使用过程中的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膨胀固定式墙壁电源装置具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插座体和锥形座联接在一起,但与墙壁处于尚未锁紧的状态);
图2为图1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 插座体 11 插座壳体
12 面板部 120 外插孔
121 螺钉孔 13 套合部
14 内接触面 15 开口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泽宏;林格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未经章泽宏;林格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45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