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催化剂生产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5288.9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3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林;叶力平;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广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1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122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催化剂 生产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剂生产领域,尤其涉及催化剂生产中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背景技术
SCR生产的窑炉废气中含有气态的硫酸氢铵、二氧化碳、粉尘颗粒、水蒸汽、氮气、氧气以及微量的其它气体成分,气态的硫酸氢铵进入管道中随着温度的下降慢慢的液化,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液态的硫酸氢铵的流动性极剧下降,粘度快速升高,当温度低于150℃时硫酸氢铵会以固体形式粘附在管道上,导致管道阻力增大,为保障窑炉工艺负压风机的功率输出也随着增大,严重时堵塞工艺管道,只能进行停窑清理,对生产的连续性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生产中窑炉尾气会带出大量热量,而生产过程中的二次干燥设备又需要耗费大量的热量,如果能够将窑炉尾气的热量应用于二次干燥设备所需,将会极大节约电能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催化剂生产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既能确保废气排出管道的畅通,又能够将生产设备排出尾气的热量合理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催化剂生产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至少一条余热排出管道,所述余热排出管道的一端连接催化剂的生产设备,所述余热排出管道包括与所述催化剂生产设备连接的第一排出管道和与所述第一排出管道连接的第二排出管道,所述第二排出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排出管道的出口,所述第二排出管道的另一端设有压力变送器和第一电动调节蝶阀,所述第一排出管道外设有至少两道保温层,所述第一排出管道上设有至少一对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之前的第一排出管道上还设有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电动调节蝶阀,所述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电动调节蝶阀之间连接有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二排出管道外设有夹套式换热器,所述夹套式换热器具有空气进口,所述夹套式换热器的出口通过引管依次连接蒸汽换热器和二次干燥设备,所述引管上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电动调节蝶阀。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余热排出管道为三条,所述三条余热排出管道上分别设有夹套式换热器,所述夹套式换热器通过通过同一根引管依次连接所述蒸汽换热器和所述二次干燥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首先根据SCR生产中硫酸氢铵的物理特性(熔点147℃,沸点350℃,液态时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合理利用温度,在余热排出管道的前半段上设计出硫酸氢铵的排出段(第一排出管道),使得硫酸氢铵在设定位置以流动性较好的形态液化从而便于清理,防止堵塞管道造成尾气排出不通畅甚至需要停窑清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冷空气在管道表面间接换热的方式,在余热排出管道的后半段上设置夹套式换热器,利用余热排出管道中生产尾气的热量,将通入夹套式换热器的冷空气变为热空气,并通过热电偶和电动调节蝶阀的配合来控制热交换后的温度,以适应二次干燥设备的需求,合理地利用了催化剂生产设备中尾气的余热,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余热排出管道,2-第一排出管道,3-第二排出管道,4-压力变送器,5-第一电动调节蝶阀,6-排污口,7-第一热电偶,8-第二电动调节蝶阀,9-温度控制器,10-夹套式换热器,11-空气进口,12-引管,13-蒸汽换热器,14-二次干燥设备,15-压力传感器,16-第三电动调节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
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余热排出管道1,余热排出管道1包括第一排出管道2和第二排出管道3,第一排出管道2与催化剂生产设备的尾气出口连接,第二排出管道3的一端连接第一排出管道2的出口,另一端设有压力变送器4和第一电动调节蝶阀5,压力变送器4可以显示余热排出管道1内的压力,当压力上升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电动调节蝶阀5调整余热排出管道1内的气体流量,从而确保余热排出管道1内的压力处于正常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广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广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52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