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综合录井与试油录井功能的录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9552.6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2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邢会民;刘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综合 试油 功能 录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天然气勘探过程中的录井仪器,应用于综合录井和试油录井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钻井作业时,采用综合录井仪开展综合录井作业,监测参数包括钻井工程参数、钻井液参数和气测参数。完井后,采用试油录井仪开展试油作业,人工徒手试油方式已逐渐被试油录井仪方式取代。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号“CN200720081280.9”公开了一种气井试油录井仪,公开日为2008年7月23日。本实用新型包括传感器模块单元、采集模块单元、通信模块单元和上位机模块单元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集成,代替了人工采集数据,自动化程度高,采集周期短,采集参数多,具有自动监控效果。现有的综合录井仪只能完成综合录井功能,试油录井仪只能完成试油录井的功能,没有一种录井仪能够在无需搬安的情况下完成综合录井与试油录井两种作业。
现有的作业模式存在如下问题与不足:第一,针对原钻机试油作业,需用试油录井仪试油,综合录井仪停用在井场,一般情况下综合录井仪跟随钻机搬迁到下一口,这样降低了设备利用率。第二,钻井完井后,需运输一台试油录井仪到井场开展试油作业,增加上万元的运输费。第三,开展试油录井前,先将综合录井仪相关传感器、采集接口等设备拆卸下来,然后安装好综合录井仪的传感器、采集接口等设备,增加了3天以上的设备搬安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综合录井与试油录井功能的录井仪。采用本实用新型,在一台设备上实现综合录井和试油录井两种作业,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综合录井与试油录井功能的录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工程参数传感器、钻井液参数传感器、试油参数传感器、气体分析单元、采集机和处理机,所述工程参数传感器、钻井液参数传感器和试油参数传感器分别通过采集接口模块与采集机连接,采集机与处理机连接,气体分析单元与采集机连接。
所述试油参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和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油压、套压、上流压力、下流压力,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上流温度,硫化氢传感器位于排液口用于监测硫化氢含量,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位于排液口用于监测排液池液体的体积。
所述气体分析单元为色谱分析仪或红外光谱分析仪。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在完井前开展综合录井仪作业,完井后,同一台设备在无需重新搬运的情况下立马开展试油作业;第一,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第二,减少了设备搬运的运输费;第三,将设备的搬运时间由原来的3天以上缩短到2个小时;第四,减少了设备搬家、运输、装卸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工程作业也起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适用于综合录井和试油录井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具有综合录井与试油录井功能的录井仪,包括工程参数传感器、钻井液参数传感器、试油参数传感器、气体分析单元、采集机和处理机,所述工程参数传感器、钻井液参数传感器和试油参数传感器分别通过采集接口模块与采集机连接,采集机与处理机连接,气体分析单元与采集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试油参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和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油压、套压、上流压力、下流压力,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上流温度,硫化氢传感器位于排液口用于监测硫化氢含量,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位于排液口用于监测排液池液体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体分析单元为色谱分析仪或红外光谱分析仪。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具有综合录井与试油录井功能的录井仪,包括工程参数传感器、钻井液参数传感器、采集接口模块、气体分析单元、采集机、处理机、仪器房与电源系统等;增配试油参数传感器和采集接口模块,采集机上集成试油录井功能。采集机和处理机采用现有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95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