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边缘驱动的顶吹转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9865.1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8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葛遵利;陆伯强;孙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华冶化工机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2 | 分类号: | C21C5/42;C21C5/50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李艳华 |
地址: | 73001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缘 驱动 顶吹 转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冶金行业的冶炼炉,尤其涉及一种边缘驱动的顶吹转炉(也称氧气斜吹旋转转炉)。
背景技术
顶吹转炉(也称氧气斜吹旋转转炉)由一个炉体、夹持机构和倾翻系统及回转驱动系统等几个大部件组成。夹持机构可夹持炉体以0~1.0rpm的速度作360o的倾翻;当炉体倾斜至与水平夹角为28o的工作角度时,回转驱动系统驱动炉体,应冶炼工艺的要求绕纵向轴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旋转速度的变化范围为0.5~18rpm,从而完成物料的冶炼过程。
目前国际上的顶吹转炉(也称氧气斜吹旋转转炉)回转传动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
一、摩擦驱动形式:
回转驱动形式由四台电动机通过万向轴带动四个回转轮,通过摩擦副将扭矩传递到炉体上,从而完成炉体的回转运动。
这种回转驱动方式由于采用摩擦传动形式,设备外形尺寸大,能耗高,效率低,备件(径向托轮、滚圈)使用寿命短。由于其结构决定了四个驱动回转轮在工作时外圆线速度应相同,因此要做到精确控制转速难度非常大。同时其传动方式决定了四个回转轮轴线必须平行、最高点母线必须在同一平面之内,因此驱动系统的调试相当烦琐。
二、底部驱动形式:
底部驱动形式由固定在兜梁上的液压马达通过传动轴与炉底端面键连接,将扭矩传递到炉体上,从而完成炉体的回转运动。
这种底部驱动方式设备外形尺寸大,虽然能耗低,效率高,备件(径向托轮、滚圈)使用寿命长,但由其结构决定了当更换炉体或轴向托轮、径向托轮、滚圈等备件时,调整底部驱动轴与炉体同轴度的工作比较烦琐,调整所用时间较长;炉体底部设计有回转驱动系统,在其工作时,由于周边设备的位置限制,不能真正实现炉体的360°倾翻;当底部液压马达出现故障时,整台设备不能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精确控制炉体转速且结构紧凑、安全可靠的边缘驱动的顶吹转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边缘驱动的顶吹转炉,包括分别置于机架上的炉体和回转动力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沿轴向方向设有轴向托轮及顶拄,沿径向方向设有径向托轮,并柔性连接有炉体托架环;所述炉体托架环的上下环面分别设有滚圈,其中部设有齿圈,该齿圈一端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回转动力源相接;所述机架中设有倾翻支撑轴,该倾翻支撑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座固定于设备基础上,且其一端连有带倾翻动力源的倾翻减速机。
所述炉体通过弹性元件柔性连接在所述炉体托架环上。
所述倾翻动力源和所述回转动力源均为电动机或液压马达。
所述回转动力源设有两台及两台以上的电动机或液压马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回转传动装置为边缘齿轮副的驱动方式,扭矩的传递是通过齿轮实现的,因此比传统的侧部四台电机驱动的摩擦驱动方式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传动效率;比底部驱动方式结构更加紧凑。
2、由于本实用新型传动形式为齿轮副接触,因此整体设备的回转速度可以得到精确控制。
3、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炉体与固定齿圈的炉体托架环之间是通过弹性元件连接的,可以有效地消除炉体在冶炼时高温对齿轮副啮合的影响,因此高温状态运行平稳。
4、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回转动力源采用2台以上电动机(或液压马达),当冶炼过程中单台电动机(或液压马达)出现故障时,可由剩余的电动机(或液压马达)带动炉体继续进行回转运动,不影响炉内物料的正常冶炼。因此提高了炉子的安全性及工作稳定性。
5、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重量轻,因此可以节省用户的设备投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倾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图。
图中:1—炉体 2—机架 3—倾翻支撑轴 4—支座 5—倾翻减速机 6—倾翻动力源 7—滚圈 8—弹性元件 9—回转动力源 10—齿轮 11—轴向托轮 12—径向托轮 13—齿圈 14—炉体托架环 15—顶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边缘驱动的顶吹转炉,包括分别置于机架2上的炉体1和回转动力源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华冶化工机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兰州华冶化工机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9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重机行走轮用焊接平台
- 下一篇:一种锅炉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