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0571.0 | 申请日: | 2014-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2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肖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29/02 | 分类号: | B23B29/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曾权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碰撞 滚动 阻力 颗粒 耦合 耗能 | ||
1.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设有刀杆本体、刀杆连接件、刀头、耦合耗能板;在耦合耗能板上设有凹槽阵列,在凹槽阵列的每一凹槽内设有1粒表面低恢复系数颗粒和至少2粒高表面粘滞阻力高分子颗粒,在高表面粘滞阻力高分子颗粒表面包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在耦合耗能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耦合耗能板的固定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阵列设为m×n凹槽阵列,m为耦合耗能板的长度方向颗粒凹槽数,n为耦合耗能板的宽度方向颗粒凹槽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表面粘滞阻力高分子颗粒采用互穿网络型聚合物,互穿网络型聚合物通过双网络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机械缠结而产生强迫互容和协同效应的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与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高分子材料,高表面粘滞阻力高分子颗粒的粒径为0.2~0.5mm;每个凹槽内放置成千粒高表面粘滞阻力高分子颗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厚度为0.2~0.6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低恢复系数颗粒采用金属颗粒外面包覆甲基苯基聚硅氧烷与丙烯酸酯互穿网络型聚合物,金属颗粒的密度为5~18.3g/cm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若刀杆截面为矩形,刀杆高度为H,刀杆上部放置的金属颗粒的粒径为0.095~0.013H,包覆的聚合物厚度为0.2~0.4mm,刀杆下部放置的金属颗粒的粒径为0.058~0.071H,包覆的聚合物厚度为0.2~0.3mm;若刀杆截面为圆形,直径为R,刀杆上部放置的金属颗粒的粒径为0.092~0.014R,包覆的聚合物厚度为0.2~0.4mm,刀杆下部放置的金属颗粒的粒径为0.055~0.069R,包覆的聚合物厚度为0.2~0.3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耗能板为表面设有m×n凹槽阵列的金属板,在刀杆内部加工出安装耦合耗能板的固定槽。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耗能板设有3~7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耗能板的凹槽直径d1为0.91~0.95d,d为表面低恢复系数颗粒的直径,凹槽深度h1为0.19~0.24d,凹槽内填放的高表面粘滞阻力高分子颗粒距耦合耗能板表面的深度h2为0.075~0.083d。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非弹性碰撞和滚动粘滞阻力颗粒耦合耗能刀杆,其特征在于相邻表面低恢复系数颗粒之间保留间隙δ,间隙δ为0.14~0.19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05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测系统及包含其的交通工具
- 下一篇:一种手机防碰撞保护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