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1839.2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7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智浩;彭云涛;李同进;李利;程刚;伊善贞;史晓平;周靖凯;江鹏;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B65G23/22 | 分类号: | B65G2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李云鹏 |
地址: | 1000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浮动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通过轨道和滚轮进行运动的运动机构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运动机构中,通过滚轮和轨道相配合来实现运动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即运动机构通过自身安装的滚轮在预定轨道上运动,或通过自身安装的轨道在预定滚轮上运动。当运动机构通过自身安装的轨道在预定滚轮上运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譬如大风等,运动机构会出现摆动现象,而现有的驱动装置不能保证运动机构在滚轮上进行平稳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运动机构平稳运行的轨道浮动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固定设有一滑轨,所述滑轨上安装有一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设有电机和减速机,电机驱动减速机转动,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一链轮,滑块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可转动的安装有一背轮。
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滑块两端处的第一支座上都分别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一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支座上,第三支座固定在第一支座上,所述导向柱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相贴紧。
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座一侧还设有第四支座,所述第四支座上设有滚轮支架,滚轮支架上可转动的设有滚轮,第四支座上还设有第五支座,所述第五支座上远离滚轮一端设有气缸支座,气缸支座与一气缸的缸筒相铰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一销柱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销柱的另一端穿插在一销柱套内,所述销柱套固定在第五支座的靠近滚轮一端。
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销柱套上靠近滚轮一端还设有一接近开关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链轮用来与运动机构自身所固定的链条相啮合,当链轮在电机、减速机的作用下转动时,运动机构通过自身所设有的轨道能够在预定的滚轮上运行,为了使运动机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一背轮,背轮的圆周面与运动机构的相对链条的侧面相贴合。电机和减速机固定设在滑块上,背轮也通过第二支座固定设在滑块上,滑块安装在滑轨上,这样当运动机构出现摆动时,电机、减速机和背轮也都能随着运动机构进行相应的摆动,在摆动过程中,链轮仍能与运动机构上的链条啮合良好,正常驱动运动机构运行,从而能够保证运动机构平稳运行。
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中滑块两端处的第一支座上都分别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一导向柱,导向柱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支座上,第三支座固定在第一支座上,所述导向柱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块相贴紧,这样压紧装置能够防止滑块大范围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中的滚轮用来支撑运动机构自身的轨道,以便运动机构运行,销柱在气缸的活塞杆的带动下可在销柱套内来回运动,当活塞杆推动销柱向滚轮方向运动时,销柱能够插在运动机构内,这样就能将运动机构固定在要求的位置上,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中设在销柱套上的接近开关传感器能够感应运动机构的运行状态,并将信号输出,便于对运动机构进行调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沿图4中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轨道浮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支座1,第一支座1上固定设有一滑轨2,滑轨2的横截面为倒等腰梯形,滑轨2上安装有一与滑轨2相配合的滑块3,滑块3能够沿着滑轨2来回滑动。滑块3的一端固定设有电机4和减速机5,电机4驱动减速机5转动,减速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一链轮6,链轮6与运动机构7自身设置的链条8相啮合,滑块3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支座9,第二支座9上可转动的安装有一背轮10,背轮10与运动机构7的相对链条的侧面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未经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1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输出装置
- 下一篇:矿用隔爆型直驱式永磁同步电滚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