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网络通信协议的井斜方位测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2585.6 | 申请日: | 2014-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4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孙伟;刘贇;申红;游畅;董政;周齐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22 | 分类号: | E21B47/0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通信协议 方位 测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量井眼井斜方位的仪器,是一种基于ADSL网络通信协议的下井仪器,属于石油测井仪器领域。
背景技术
井斜方位测井仪用于测量井眼走向,要求精度和灵敏度较高,且方便传输数据。当前测井领域所采用的通信方式不尽相同,数据传输速率差异较大。
采用双极性曼彻斯特码的通信方式,其最大数据传输速率93.75Kbps;采用BPSK双向差分编码调制的通信方式,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0Kb/s;采用不归零码、双二进制码以及曼彻斯特编码的混合通信方式,最大传输速率达217Kps;而采用ADSL以太网通信方式对数据进行传输,最大可达800Kbps的速度。由于该种数据传输方式的数据传输速率快,能够传输的数据信息量大,使得很多成像测井仪器的大量数据能够及时上传,更能清楚地反映地层信息,获取更准确的资料。
公开号为 CN203394514U,公开日为 2014年1月15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小型井斜方位测井仪,包括测斜传感器、CPU板、电源电路板和电源变压器,测斜传感器通过接线桩头与CPU板连接,电源变压器一端为电源输入端,另一端与电源电路板连接,电源电路板分别与测斜传感器和CPU板连接,电源电路板对电源进行AC/DC转换并稳压后分别输出到测斜传感器和CPU板,CPU板通过方接头连接有上接头。该实用新型高集成度,体积小,耐高温高压性能更好,能够分别满足超高温、超高压常规井眼和小井眼测井以及水平井和钻具传输测井施工需求。
但是,以上述专利文献为代表的方位测井仪仍存在如下不足:
1、电路集成化不够,成本较高,井斜方位传感器采用分立器件,其处理电路较为复杂。
2、由于内部采用分立器件,电路体积大,未采取隔热和吸热措施,其耐温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网络通信协议的井斜方位测井仪,本实用新型增加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可靠性,简化了电路,转换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网络通信协议的井斜方位测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模块、DC-DC电源模块、电源调整模块、导航包、数据处理及网络通信模块、数据传输接口模块和保温瓶,其中:
储能模块为200V直流电源做滤波处理,内部并串联了四个82uF/125V的电容,给DC-DC电源模块启动瞬间蓄能;
DC-DC电源模块用于将200V直流转换成±15V和5V直流,为导航包和电源调整模块提供电源;
电源调整模块用于将15V直流调整成3.3V直流和9V直流,供数据处理及网络通信模块以及传输接口模块使用;
导航包内部集成了磁通门传感器和加速度计,用于测量井眼的井斜和方位参数;
数据处理及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将的导航包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编码;
数据传输接口模块以ADSL网络通信协议与地面系统进行通讯,接收地面系统的命令和上传井斜方位数据;
电源调整模块、导航包、数据处理及网络通信模块和数据传输接口模块形成的电路结构安装在保温瓶内。
所述储能模块为由四个82uF/125V的电容串联而成的直流滤波器。
所述DC-DC电源模块为市购产品,型号为FH30系列的高温DC-DC模块,输入200V 直流,输出±15V和5V直流。
所述导航包为测斜传感器,为现有技术,其内部集成了磁通门传感器和加速度计,如附图2所示,三个磁通门传感器Mx、My、Mz在空间坐标上两两正交安装,加速度计Ax、Ay、Az在空间坐标上两两正交安装。
所述电源调整模块为现有技术,其型号为DW系列DC电源模块DW6-15D9。
所述数据处理及网络通信模块是现有技术,其型号为嵌入式ADSL通信模块(IT02)。
所述数据传输接口模块,是常用的ADSL接收发送芯片,由信号变压器T1,78Q8392芯片U1,78Q8329芯片U2,二极管D1、D2,电阻R1、R2、R3、R4、R5、R6、R7,电容C1、C2、C3、C4,以及同轴接头J2、J3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2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