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5501.4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4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山;林仁宝;廖书辉;黄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9/04 | 分类号: | B62D29/04;B62D31/02;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汽车 车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架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城市公共汽车的车架结构一般采用钢制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钢制结构的车架部分为一个封闭的焊接结构,通过多个构件焊接而成,内部设有承载式的整体金属骨架,外壳采用钣金冲压模具成型,然后逐一贴合安装在金属骨架上。然而,所述车架结构的缺陷在于:
一,钢制结构的车架,车身重量较大,且不易模块化操作。
二,钢制结构的车架通常设计为骨架式,其中单个构件体积较大,使得焊接操作复杂,需采用金属焊接工艺,使得产品重量不易控制,局部容易产生变形,生产工序繁琐,生产周期长,且要求较大的生产场所。
三,钢制结构的车架其骨架大,使得模具较复杂,同时,钣金车身外壳成型工序繁琐,所使用的模具较多。
四,钢制结构的车架其骨架接口较多,在焊接过程中,容易造成局部变形,使得骨架部分与钣金外壳部分装配困难。
五,钢制结构的车架构件较多,且通过焊接组装,使得整个车架结构的刚性强度不足,车身吸能缓冲能力差,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结构,其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且刚性强度较好,便于标准化生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结构,包括前挡风玻璃罩、车后尾盖、左侧围板、右侧围板、车身底盘及顶盖;所述前挡风玻璃罩、车后尾盖、左侧围板、右侧围板、车身底盘及顶盖由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压一体成型;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前挡风玻璃罩、车后尾盖、左侧围板、右侧围板、车身底盘及顶盖通过连接结构形成车架结构。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为铆钉,在前挡风玻璃罩、车后尾盖、左侧围板、右侧围板、车身底盘及顶盖连接处通过铆钉连接而形成车架结构。
进一步,在前挡风玻璃罩、车后尾盖、左侧围板、右侧围板、车身底盘及顶盖通过铆钉连接处缠绕覆盖碳纤维复合材料层。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由碳纤维复合材料模压一体成型的前挡风玻璃罩、车后尾盖、左侧围板、右侧围板、车身底盘及顶盖组成。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以下优点:
一,整个车架结构都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使得车身重量较轻,且整个车架结构由六部分组成,方便模块化操作,便于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二,整个车架结构无需采用焊接工艺,使得整个车架结构的刚性强度较好,车身吸能缓冲能力强,以及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高。
三,整个车架结构由六部分组成,结构较为简单,所使用的模具较简单,且模具数量较少,节约生产成本。
四,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前挡风玻璃罩、车后尾盖、左侧围板、右侧围板、车身底盘及顶盖通过连接结构形成车架结构,其装配较为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胶合粘接装配横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胶合粘接装配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身底盘与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身底盘与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连接结构局部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身底盘与左侧围板连接结构示意图(覆盖增强纤维层);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车身底盘与右侧围板连接结构示意图(覆盖增强纤维层);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前挡风玻璃罩与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前挡风玻璃罩与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连接结构示意图(覆盖增强纤维层);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顶盖与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顶盖与左侧围板及右侧围板连接结构示意图(覆盖增强纤维层);
图14是本实用新型顶盖与前挡风玻璃罩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顶盖与前挡风玻璃罩连接结构示意图(覆盖增强纤维层);
图16是本实用新型顶盖与车后尾盖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顶盖与车后尾盖连接结构示意图(覆盖增强纤维层)。
标号说明
前挡风玻璃罩1 压入式凹槽(11、12)
阶梯式凹槽13 车后尾盖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5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装配的备胎罩
- 下一篇:一种新型手动折叠的手推婴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