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渗透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6508.8 | 申请日: | 2014-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9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任重;王飘扬;张浩云;李继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0 | 分类号: | B01D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孙征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渗透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正渗透膜的过滤装置中,经常会出现原料液中的固体颗粒附着于正渗透膜表面。久而久之,附着于正渗透膜表面的固体形成结垢并堵塞正渗透膜。一方面,降低了原料液的渗透率,即降低了正渗透膜对于原料液的处理速度,从而影响整个过滤装置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去除结垢,进而增大了此过滤装置的维护难度和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其中的正渗透膜不易堵塞、处理效率高的正渗透过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渗透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具有横截面为圆形的空腔;连通于空腔的原料液送入管,原料液送入管与空腔的内壁相切设置;设置在空腔中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正渗透膜,设置有对应于第一通孔并与其形状匹配的第四通孔,支撑板和正渗透膜在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处密封连接并且正渗透膜的外周缘与支撑板的外周缘密封连接,以在正渗透膜和支撑板之间构成的环形空间;其中,环形空间构成供汲取液通过的汲取液通道,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三通孔分别构成汲取液通道的入口和出口,正渗透膜和其与支撑板相反的一侧的空腔的内壁构成供原料液流通的原料液通道,原料液送入管的出口构成原料液通道的入口,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共同构成原料液通道的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外周缘和正渗透膜的外周缘通过膜卡扣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和正渗透膜的在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处通过膜卡扣密封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包括围绕第一通孔的环形凹腔,并且环形凹腔的底面朝向第一通孔倾斜;其中,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设置在环形凹腔中,正渗透膜与凹腔之间的空间构成汲取液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环形凹腔中、支撑正渗透膜的至少一个支撑肋。
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支撑肋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支撑肋中每相邻两个支撑肋之间的空间构成供汲取液通过的子汲取液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两个支撑肋中的每个支撑肋均沿支撑板的径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至少两个支撑肋围绕第一通孔均匀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应于每个子汲取液通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6和至少一个第三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通孔相对于第三通孔靠近第一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通孔位于支撑板的中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实用新型的正渗透过滤装置中,原料液高速由原料液送入管进入到原料液通道中,在高速送入原料液后,原料液在正渗透膜上以螺旋的轨迹高速错流,在其螺旋流动的同时,其中的渗透液(例如水)经正渗透膜渗透进入位于正渗透膜另一侧的汲取液通道中,由第二通孔进入的汲取液在汲取液通道中流动的过程中被加入上述渗透进入的渗透液,由此汲取液在由第三通孔流出时相较于其由第二通孔进入时被稀释。而在正渗透膜上流动的原料液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脱除渗透液,最后由第四通孔和第一通孔流出。由此高速错流的原料液附着于正渗透膜上的固体和碎屑沉积物冲刷掉,避免了正渗透膜上的结垢和堵塞。一方面,避免了由于正渗透膜上的结垢和堵塞而降低原料液的渗透率,从而正渗透膜的处理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获得了提高,从而提高了整个正渗透过滤装置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极大地减少了日常维护难度和减少了日常维护所需的费用,并进一步提高了正渗透膜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正渗透过滤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正渗透过滤装置中的支撑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正渗透过滤装置中的支撑板和正渗透膜组装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正渗透过滤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正渗透过滤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其包括壳体1、原料液送入管3、支撑板4、正渗透膜8(为明显示出正渗透膜8与支撑板4的连接,在图2中以斜线简化示出正渗透膜)。
具体地,壳体1具有空腔2,空腔2的垂直于其轴线的横截面为圆形。在本实施例中,空腔2为圆台形。可理解,圆台形的垂直于其轴线的所有横截面均为圆形。当然,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腔2可为圆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65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食品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幕光催化组合废气处理系统及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