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压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7905.7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宋光伟;王凯平;殷盛福;贺文;曾松林;熊求颛;陈健;方照根;罗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尤其涉及油压减振器。
背景技术
机车车辆油压减振器是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地铁列车等轨道交通装备的关键部件,其主要作用是衰减机车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提高乘坐舒适性、保证机车车辆行驶安全。油压减振器是根据流体通过阻尼节流装置时会产生粘滞阻尼力的原理制成的,所以油液的清洁度对减振器的性能影响最为关键。
现有的油压减振器因缺乏有效的过滤清洁装置,导致减振器在制造、安装、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由于清洗不彻底而残留的污染物(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切屑、磨屑、焊渣,空气中的灰尘,零件清洗擦拭杂质,密封件磨损产生的碎屑以及高压油不断冲刷的铁锈等)会随着油液的循环流动波及减振器内部的各个零部件,尤其是油缸、活塞、活塞杆、密封件、阻尼调节阀等关键零部件的运动副配合间隙内,加剧运动部件间的磨损、恶化密封件的工作条件、堵塞阻尼调节阀的节流孔隙、加速油液的老化变质,使减振器出现阻尼力不稳定或无阻尼、漏油故障概率提高、使用寿命缩短、运用维护成本增加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可靠性高、故障概率低、使用寿命长及维护成本低的油压减振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压减振器,包括储油缸、工作缸及活塞组件,所述工作缸套设于储油缸内,所述工作缸的外壁与储油缸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活塞组件安装于工作缸内,所述工作缸的一端设有允许油液从储油腔向工作缸流动的底阀组件,所述底阀组件的进油端设有用于防止油液中的杂质从储油腔进入工作缸的过滤组件,所述储油腔内设有用于吸附金属杂质的磁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内层过滤网及外层过滤网,所述外层过滤网为粗过滤网,所述内层过滤网为精过滤网。
所述底阀组件包括底阀座、底阀片、底阀螺母及阀门弹簧,所述底阀座安装于工作缸的端部,所述底阀片通过底阀螺母及阀门弹簧压紧于底阀座上,所述精过滤网紧密贴合于底阀座的一端。
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及活塞杆,所述活塞将工作缸分隔成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活塞上设有允许流体从第一腔室向第二腔室流动的单向阀。
所述储油腔内设有回油管,所述第二腔室通过阻尼调节阀与回油管连通。
所述储油缸的两端分设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后端盖通过压盖组件压紧于工作缸的端部。
所述压盖组件包括第一压盖及套设于活塞杆的第二压盖,所述第一压盖与后端盖之间设有用于密封后端盖与储油缸之间间隙的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二压盖与活塞杆之间设有防尘圈。
所述活塞与工作缸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活塞杆与后端盖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
所述活塞与工作缸之间设有用于承受活塞径向力的第一导向带,所述活塞杆与后端盖之间设有用于承受活塞杆径向力的第二导向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底阀组件的进油端设有过滤组件,储油腔内设有吸附金属杂质的磁铁,采用双重净化对不同杂质进行过滤,保证了杂质的有效清除以及油液的清洁度,有效提高了减振器的工作可靠性,降低了漏油故障的概率,延长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用粗精两层过滤网进行杂质过滤,粗过滤网有效过滤减振器内部残留的颗粒较大的灰尘、碎屑及没有被磁铁完全吸附的颗粒较大的金属杂质,有效避免了污染物堵塞精过滤网;精过滤网有效过滤磁铁、粗过滤网没有过滤掉的颗粒较小杂质,有效确保了进入减振器工作缸内油液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储油缸;101、前端盖;102、后端盖;2、工作缸;21、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3、活塞组件;31、活塞;311、单向阀;32、活塞杆;4、储油腔;41、磁铁;42、回油管;5、底阀组件;51、底阀座;52、底阀片;53、底阀螺母;54、阀门弹簧;6、过滤组件;61、粗过滤网;62、精过滤网;7、阻尼调节阀;8、压盖组件;81、第一压盖;82、第二压盖;9、第一密封件;11、第二密封件;111、格莱圈;112、骨架密封圈;12、第三密封件;13、防尘圈;14、第一导向带;15、第二导向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时代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7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向传送物料的送料装置
- 下一篇:分体式钢筋套筒半灌浆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