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载货教练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7998.3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5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功平;孙玉伟;李中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9/04 | 分类号: | G09B9/04;B60K26/02;B60K23/02;B60T7/0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载货 教练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载货教练车,属于专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副油门、副制动、副离合器、副喇叭等装置的4×2平头载货教练车。
背景技术
为满足驾驶培训学校的用车需求,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副油门、副制动、副离合器、副喇叭装置的载货教练车,在教练员的配合下,能有效防止学员误操作,确保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载货教练车,其结构简便,操纵简单,安全可靠,改善了市场上教练车结构混乱,安全性差的局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载货教练车,由载货车、副油门踏板、副制动踏板、副离合器踏板、双路阀、油门转换盒、主油门踏板、主制动踏板、副离合液压系统、制动灯、副喇叭开关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油门踏板和主制动踏板布置在载货车驾驶室内部主驾驶室座前地板上,副油门踏板、副制动踏板和副离合器踏板布置在载货车驾驶室内部副驾驶室座前地板上,双路阀布置在车架前横梁上,油门转换盒布置在载货车驾驶室仪表板内部,主制动踏板和副制动踏板通过双路阀并联,主制动踏板和副制动踏板可产生电信号传递给制动灯,主油门踏板和副油门踏板的油门信号端与油门转换盒输入端连接,油门转换盒信号输出端与发动机ECU连接,副离合踏板与副离合液压系统连接,副喇叭开关与驾驶员喇叭控制系统并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结构简便,操纵简单,安全可靠,改善了市场上教练车结构混乱,安全性差的局面。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副喇叭开关位置。
图4 为本实用新型的副油门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所示,一种新型的载货教练车,由载货车1、副油门踏板2、副制动踏板3、副离合器踏板4、双路阀5、油门转换盒6、主油门踏板7、主制动踏板8、副离合液压系统9、制动灯10、副喇叭开关11组成,其特征在于:主油门踏板7和主制动踏板8布置在载货车1驾驶室内部主驾驶室座前地板上,副油门踏板2、副制动踏板3和副离合器踏板4布置在载货车1驾驶室内部副驾驶室座前地板上,双路阀5布置在车架前横梁上,油门转换盒6布置在载货车1驾驶室仪表板内部,主制动踏板8和副制动踏板3通过双路阀5并联,主制动踏板8和副制动踏板3可产生电信号传递给制动灯10,主油门踏板7和副油门踏板2的油门信号端与油门转换盒6输入端连接,油门转换盒6信号输出端与发动机ECU连接,副离合踏板4与副离合液压系统9连接,副喇叭开关11与驾驶员喇叭控制系统并联。
如图4所示,一种新型的载货教练车,主要是在外廓尺寸满足教练车要求的载货车1的基础上带有副油门、副制动、副离合器、副喇叭装置。副油门踏板2、副制动踏板3、副离合踏板4各总成从右向左依次排列布置在载货车1副驾驶室座前方地板上,副喇叭开关11位于副驾驶员前方仪表板上。当教练员踩踏副油门踏板2时,产生电信号,通过油门转换盒6传递给发动机ECU;当驾驶员和教练员员同时踩踏主油门踏板7和副油门踏板2时,产生的电信号同时输入给油门转换盒6,油门转换盒6进行逻辑分析,判断信号强弱,将油门开度大的信号传递给发动机ECU, 达到控制发动机转速的目的。副制动踏板3通过双路阀5并联在制动系统上,驾驶员和教练员可通过踩踏主制动踏板8和副制动踏板3实现制动功能。遇到紧急情况时踩踏主制动踏板8和副制动踏板3产生电信号传递给制动灯10,制动灯10亮,给后车发出制动信号。教练员通过副离合踏板4控制副离合液压系统9,实现离合器的分离和接合功能。副离合器装置是一套单独的机构,可以单独工作。副喇叭开关11与驾驶员喇叭控制系统并联,遇到紧急情况时,教练员可通过按压副喇叭开关11控制载货车1的喇叭发声,实现警示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7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量守恒定律演示教具
- 下一篇:一种教学信息采集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