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糠醛生产复合拌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8099.5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1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静;杨崇广;陈长君;赵强;张亚静;杨会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中科智联节能科技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02 | 分类号: | B01F7/02;C07D30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糠醛 生产 复合 拌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糠醛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糠醛生产复合拌酸机。
背景技术
我国糠醛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厂家加入稀硫酸5%浓度于粉碎好玉米芯中作为化剂作用越强,氢离子夺取木糖分子里三个分子水生成糠醛,催化剂是加在粉碎好的玉米芯颗粒中经过拌酸机使玉米芯能均匀都拌上稀硫酸,拌酸的均匀直接影响水解催化剂效果和粗醛得率的好坏。现在我国各糠醛生产厂家大都采用一个单相拌酸机,即在一个水平轴焊一个形成螺旋式推进的搅棒,装在一个箱体内,当加入玉米芯时同时加入稀硫酸,轴转动时螺旋上搅棒起着搅拌和推进作用,拌好原料玉米芯则从出料口送到皮带运输机运走,装入水解锅内,拌酸过程中一般拌酸效果差,在拌酸机停留时短,对糠醛生产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糠醛生产复合拌酸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拌酸效果差影响糠醛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糠醛生产复合拌酸机,包括两台上下连接的单相拌酸机,两台单相拌酸机都由壳体和中心轴组成,中心轴上设置螺旋式分布的搅棒,两台单相拌酸机的中心轴转动方向相反,上拌酸机外壳上下分别设置进料口和下料口,上拌酸机外壳的进料口上设置稀硫酸加入口,上拌酸机外壳的下料口为下拌酸机外壳的进料口,下拌酸机外壳下部设置一个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糠醛生产复合拌酸机工作时,先启动拌酸机,将玉米芯和稀硫酸同时通过进料口加入到上拌酸机中控制好玉米芯流量,同时调解硫酸截门控制好进酸量,玉米芯和硫酸按推进方向受到搅棒的反复搅拌推进,当推进搅拌到上拌酸机的下料口时搅拌的玉米芯硫酸从下料口进入下拌酸机内,玉米芯硫酸进入下拌酸机拌酸时,拌酸机开始反方向搅拌和反方向推进,同时从进料口上的稀硫酸加入口补充加酸,一直到搅拌推进到下料口处,拌好的玉米芯和硫酸通过下料口下到皮带运输机上送去装锅。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拌酸机拌酸效果,使玉米芯能和稀硫酸充分从正反两个方向接触,又增加了玉米芯和稀酸在拌酸机停留时间,玉米芯在拌酸机充分的吸收和渗透。补充加酸又增加了稀硫酸在玉米芯中分配的均匀度,这样可以提高拌酸效果30%使玉米芯在水解过程中稀硫酸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相应还可以节省稀硫酸加入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上拌酸机外壳、3中心轴、4搅棒、5下料口、6下拌酸机外壳、7出料口、8稀硫酸加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糠醛生产复合拌酸机,包括两台上下连接的单相拌酸机,两台单相拌酸机都由壳体和中心轴3组成,中心轴3上设置螺旋式分布的搅棒4,两台单相拌酸机的中心轴3转动方向相反,上拌酸机外壳2上下分别设置进料口1和下料口5,上拌酸机外壳2的进料口1上设置稀硫酸加入口8,上拌酸机外壳2的下料口5为下拌酸机外壳6的进料口,下拌酸机外壳6下部设置一个出料口7。
本实用新型的糠醛生产复合拌酸机工作时,先启动拌酸机,将玉米芯和稀硫酸同时通过进料口加入到上拌酸机中控制好玉米芯流量,同时调解硫酸截门控制好进酸量,玉米芯和硫酸按推进方向受到搅棒的反复搅拌推进,当推进搅拌到上拌酸机的下料口时搅拌的玉米芯硫酸从下料口进入下拌酸机内,玉米芯硫酸进入下拌酸机拌酸时,拌酸机开始反方向搅拌和反方向推进,同时从进料口上的稀硫酸加入口补充加酸,一直到搅拌推进到下料口处,拌好的玉米芯和硫酸通过下料口下到皮带运输机上送去装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中科智联节能科技股份公司,未经河北中科智联节能科技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80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滇重楼种苗培育系统
- 下一篇:球式旋转膜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