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空式节能电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8753.2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4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尚忠;罗欣;高亚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欧展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86 | 分类号: | B29C47/86;H05B3/5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竺明 |
地址: | 2018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节能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中空式节能电加热装置,用于热流道塑胶模具、吹塑机、挤出机的加热。
背景技术
常规的不锈钢单端电加热管无法满足被加热模具内外气压平衡的性能,且现有的用于塑料挤出模具并能提供模具内外气压平衡的电加热装置结构特点:
1.使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2.单端电热管为扁平截面形式;
3.单端电热管绕制成弹簧形式,圈数及圈高根据模具深度决定;
4.中心部位为空心结构,用于保证模具内部气压与外部气压平衡;
5.表面喷砂处理;
6.表面功率负荷高。
目前用于塑料挤出模具并能提供模具内外气压平衡的电加热装置的存在的缺陷:
1、结构方面的缺陷
①机械强度低,容易变形及损坏;
②外形装配尺寸加工精度低,与模具贴合率低;
③外部接线复杂,且存在隐患。
2、电气性能方面的缺陷
①绝缘电阻偏低;
②耐压试验电压偏低;
③内部加热丝及外表面的负荷大,容易烧坏。
3、传递热量方面的缺陷
①热量传导效率低;
②热量散失率高;
③电加热装置表面温度均匀性不高,且与模具温差大。
4、使用寿命方面的缺陷
①无法保证正常使用寿命;
②使用寿命短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中空式节能电加热装置,优秀的机械强度,不易变形及损坏;外形装配尺寸精度高,且与模具贴合率高;绝缘电阻高;可通过高标准的耐压测试;加热丝及外部表面功率负荷低;热量传导效率高;热量散失低;使用寿命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中空式节能电加热装置,其包括:一外管,其两端分别设底盖及端盖;其中,底盖、端盖中央设通孔,端盖的通孔一侧还设引出孔;一镁棒,圆柱结构,其上沿轴向开设中心孔及中心孔两侧的2个出线孔;加热丝,紧密螺旋缠绕于所述镁棒外壁上,加热丝两端分别自镁棒2个出线孔引出;一内管,穿设于所述外壁缠绕加热丝的镁棒中心孔内;将该镁棒插设于上述外管内,其中,内管的两端对应外管底盖、端盖中央的通孔;所述的加热丝两端自端盖引出孔引出;一引出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端盖引出孔,所述的加热丝两引出端自端盖引出孔引出穿设于引出管内,并分别连接一引出接线。
进一步,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内填充镁粉。
又,所述的加热丝采用镍铬丝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外管、内管和引出管为不锈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镁棒空心圆柱结构、加热丝缠绕其上及内插内管,可使被加热模具的内外气压平衡;外部尺寸可高精度加工,使得与模具贴合率近似100%;外部负荷低,发热均匀,正常使用寿命延长;
本实用新型内部填充采用镁粉,可保证长期的绝缘电阻高,以此通过高要求的耐压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式节能电加热装置,其包括:一外管1,其两端分别设底盖11及端盖12;其中,底盖11、端盖12中央设通孔111(以底盖11为例,下同),端盖12的通孔一侧还设引出孔(图中未示);一镁棒2,圆柱结构,其上沿轴向开设中心孔21及中心孔两侧的2个出线孔22、23;加热丝3,紧密螺旋缠绕于所述镁棒2外壁上,加热丝3两端分别自镁棒2个出线孔22、23引出;一内管4,穿设于所述外壁缠绕加热丝3的镁棒2中心孔21内;将该镁棒2插设于上述外管1内,其中,内管4的两端对应外管2底盖11、端盖12中央的通孔111;所述的加热丝3两端自端盖12引出孔引出;一引出管5,设置于所述外管1端盖12引出孔,所述的加热丝3两引出端自端盖12引出孔引出穿设于引出管5内,并分别连接一引出接线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管1与内管4之间内填充镁粉。所述的加热丝3采用镍铬丝材料。所述的外管1、内管4和引出管5为不锈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欧展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欧展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87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