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震平底鞋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59603.3 | 申请日: | 2014-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5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郭修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隆盛轻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李晓亮 |
地址: | 362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底鞋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震平底鞋鞋底。
背景技术
平底鞋的鞋底由于能够使脚底的受力分布比较均匀,所以穿着时会感觉脚底比较放松舒适,但是平底鞋在持续行走的时候,脚底很容易疼痛,因为平底鞋的鞋底由于鞋底较薄,不能设置减震效果较好的减震结构,通常是通过鞋底材质来实现减震,所以平底鞋鞋底多数不具有减震效果。目前,也有关于鞋底减震的设计,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593947.9,申请日2013年9月16日,授权公告号2014年3月19日,其公开了一种真空减震橡胶鞋底,一体成型的真空减震橡胶鞋底,主要由鞋底上层1′和鞋底下层6′构成,鞋底上层1′的周边围着侧墙4′,在所述鞋底上层1′的上表面按脚掌受力点分布有多个与鞋底上层为一体的凹孔2′,而每个凹孔2′的相反面在鞋底上层1′的下表面形成高度一致的缓冲凸柱3′;所述的鞋底下层6′与鞋底上层1′的缓冲凸柱3′和侧墙4′采用粘合物通过一体技术连接并使鞋底内形成空气循环的真空减震空腔7′,该结构的鞋底柔软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与脚底接触的面都是软的,这反倒使脚底没有适当的支撑,比如说足弓处,持续行走的话,足弓没有支撑受力也会容易感到脚酸。还有其他的一些减震结构设计复杂、生产工序多、生产成本高、减震结构使用不持久、减震效果差等等不适合平底鞋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震平底鞋鞋底,其结构简单,缓震效果好,穿着时持续行走不易疲劳,特别适合平底鞋的使用。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震平底鞋鞋底,包括与地面摩擦的耐磨鞋底下层和设置在鞋底下层上的鞋底上层,所述鞋底上层的侧边一周竖向上下延伸形成侧墙,所述侧墙的上部供与鞋面粘合,所述侧墙的下部端面粘合在鞋底下层上,所述鞋底下层的上表面上对应脚掌跟部和脚掌掌部的位置上间隔分布设有多个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内固定嵌设有支撑在鞋底上层与鞋底下层之间的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的下部为嵌入圆形凹槽的圆形柱,所述橡胶柱的上部为沿圆形柱的上端面一周间隔设有多条支撑瓣,所述多条支撑瓣呈喇叭状设置,所述鞋底下层的上表面上对应脚掌足弓的位置上间隔设有多条橡胶条,所述多条橡胶条的高低呈与脚掌足弓凹面高低相应分布。
所述鞋底上层对应各橡胶柱的位置上形成有下沉嵌入多条支撑瓣内的二次缓冲柱,所述二次缓冲柱包括由鞋底上层向下延伸的侧壁和侧壁下端延伸闭合的柱底,所述侧壁的高度低于支撑瓣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橡胶柱的结构形状如一棵草,脚掌踩下,支撑瓣受压会扩张开,会有踩在柔软的草地上的感觉,即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橡胶柱既有橡胶本身缓震的回弹力,又有下压的柔软度,再加上二次缓冲柱的设置,二次缓冲柱与橡胶柱两者是上下相互嵌套的,下层的橡胶柱对上层的二次缓冲柱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且能够增加鞋底二次减震抗冲击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鞋底的抗压减震效果,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可适应复杂的地形,从而实现缓震效果较好的目的;再加上对应脚掌足弓设置的橡胶条,使脚掌踩在柔软的橡胶柱上下压时,足弓处能够得到橡胶条柔软的支撑,就不易产生酸痛疲劳,也就能够使行走更舒适;本实用新型中橡胶柱不是与鞋底下层一体成型的,因此不会增加鞋底的生产技术难度,整体结构简单,耗材少,特别适合平底鞋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缓震平底鞋鞋底去掉鞋底上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充分理解。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缓震平底鞋鞋底,包括与地面摩擦的耐磨鞋底下层1和设置在鞋底下层上的鞋底上层2,所述鞋底上层2的侧边一周竖向上下延伸形成侧墙21,所述侧墙21的上部211供与鞋面粘合,所述侧墙21的下部212端面粘合在鞋底下层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隆盛轻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隆盛轻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596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