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0286.7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6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亮 |
主分类号: | F21V23/00 | 分类号: | F21V23/00;F21V23/02;A61L9/22;A61L9/0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黑龙江省绥滨县二***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离子 空气净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灯。
背景技术
目前负离子空气净化灯在释放负氧离子的同时会释放一定量的臭氧,其主要原因是负离子空气净化灯内的负离子发生器的晶闸管VS无法有效的控制输出电压,导致线路产生高压的情况无法避免和控制,从而致使负离子发生器在产生负离子同时也产生臭氧,然而臭氧对人体是有害的,长期处在含有臭氧的环境里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抑制臭氧的产生同时要产生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就必须对负离子发生器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灯。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灯,包括电容C1,电容C1的两端分别通过二极管D1和电阻R1与市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还与变压器T1的初级连接,所述电容C1与变压器T1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触发管DB3,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连接有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还分别与电容C2和电阻R2连接,所述电阻R2与多根放电针连接。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市电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电容C2和电阻R2连接。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负离子空气净化灯,可有效避免其产生负离子过程中伴随有臭氧产生的弊端本产品可用于筒灯和温 度变化较大的复杂环境,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负离子空气净化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现有负离子空气净化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负离子空气净化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灯,包括电容C1,电容C1的两端分别通过二极管D1和电阻R1与市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两端还与变压器T1的初级连接,所述电容C1与变压器T1之间的线路上连接有触发管DB3,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连接有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还分别与电容C2和电阻R2连接,所述电阻R2与多根放电针连接。其中,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市电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变压器T1的次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电容C2和电阻R2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将原有线路(如图2所示)的晶闸管VS高压触发线路改良为(如图1所示)触发管DB3为主体的触发线路。当C1充电至30V触发管DB3导通,电压控制在30-36V通过升压T1线路使负高压合理的控制在4000V以内。从而产生负离子的同时不产生臭氧。
在本技术方案中,220V交流市电经二极管D1整流后向电容C1充电,当C1充电至30V时,触发管DB3触发导通,通过触发管DB3的交流电经变压器T1感应升压后,再经过二极管D2反向整流得到4kv直流高压,进而使放电针周围的氧分子电离产生负氧离子。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亮,未经张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02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