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联排式食用菌培养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1987.2 | 申请日: | 2014-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4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志明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5300 山西省晋中***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排式 食用菌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营养钵成型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食用菌(如银耳、虫草) 的培育生产主要采用袋装培养,培养过程需要人工操作: 需人工装袋、人工打孔、人工接种、人工封口,菌种培育之后,人工割圈采摘。整个培养程序 非常繁杂、劳动强度大,而且袋子在生产中容易破裂导致感染。也有些区域也已经使用培养瓶培育生产食用菌,虽然培养瓶相比培养袋强度大,更容易叠放使用,但是由于培养瓶的结构固定,培养和采摘时需要逐个打开或关闭培养瓶,工作量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联排式食用菌培养瓶,它的强度大,实现了食用菌的独立种植和联排式管理培养,降低了食用菌培养的工作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联排式食用菌培养瓶,包括培养槽、与培养槽形状配合且转轴连接的槽盖,培养槽和槽盖在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板;隔板在培养槽和槽盖内将培养槽和槽盖均匀分隔成独立的格槽;槽盖的上端面对应每个格槽处均设有格槽口;每个格槽口内设有带有顶面开有网孔的格槽盖;培养槽、槽盖均为透明塑料材质。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联排式食用菌培养瓶的培养槽的外部设有导管;导管与每个格槽通过支管连通。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联排式食用菌培养瓶的培养槽、槽盖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槽盖掀开后,位于槽盖的格槽和位于培养槽的格槽分离,培养槽中每个格槽的食用菌全部露出,可以迅速的取出长成后的食用菌。与传统的培养瓶种植方式不同,种植户不必逐个打开培养瓶收获食用菌。2、,可以通过导管向各个支管注入水或营养液,同时完成对每个格槽的水分和营养补充。3、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摩擦系数极低,具有高润滑不粘性,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食用菌培养基的沾附量,方便使用后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槽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格槽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槽;2、槽盖;3、隔板;4、格槽;5、格槽口;6、格槽盖;7、网孔;8、导管;9、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联排式食用菌培养瓶包括培养槽1、与培养槽1形状配合且转轴连接的槽盖2,培养槽1和槽盖2在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有至少两个隔板3;隔板3在培养槽1和槽盖2内将培养槽1和槽盖2均匀分隔成独立的格槽4;槽盖2的上端面对应每个格槽4处均设有格槽口5;每个格槽口5内设有带有顶面开有网孔7的格槽盖6;培养槽6、槽盖2均为透明塑料材质;培养槽1的外部设有导管8;导管8与每个格槽4通过支管9连通。
在装填培养基时,将槽盖2打开,然后将培养基均匀的放入培养槽1的格槽4中,然后盖上槽盖2,可以采用蜡封的方式将槽盖2与培养槽1密封。装填好培养基的联排式食用菌培养瓶放入食用菌接种设备中,打开格槽盖6,从格槽口5处接入菌种。最后盖好格槽盖6即可。
在培养食用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格槽4中的食用菌生长情况,单独打开对应格槽盖6处理,也可以根据所用格槽4中食用菌的整体成长情况,打开槽盖2,同时进行处理(比如施水或营养液)。
培养槽1、槽盖2均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普通的透明塑料材质沾附性强,在培养基含水量较大的情况下,还是容易沾附上培养基。而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摩擦系数极低,具有高润滑不粘性,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培养基的沾附量,方便使用后清洗,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志明,未经赵志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19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菌棒自动扎口机
- 下一篇:一种新的RAPD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