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燃油加热系统及其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3258.0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3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梅;庞极洲;王晓东;奚武;林梅友;刘福平;叶树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9/04 | 分类号: | F02N19/04;F02M3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孙向民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燃油 加热 系统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油加热系统及其车辆。
背景技术
在寒冷地区,在温度过低时容易使0#柴油结蜡,导致供油阻力增大而无法启动中重型运输车。例如,一辆在南方燃用0#柴油的运输车,若因运输要求行驶到北方后,因北方温度较低,可能出现因所燃用的0#柴油结蜡而无法启动车辆的状况。这种状况对运输海鲜、蔬果等货物的商用车主和客运车主来说,势必将承担的极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运营中的柴油动力中重型卡车上匹配的燃油加热系统多由车主改装增加。由于我国尚未针对燃油加热系统颁布设计标准与安装、验收规范,加之改装厂技术水平及对此类装置的选用与控制策略不尽相同,改装后的车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加热后燃油温度超过发动机对供油温度的最高限值,导致发动机高压部件过热、车辆动力性下降、甚至引发车辆着火等安全故障。因此,在匹配柴油发动机的中重型卡车上标准配置燃油加热功能,成为主机厂动力系统附件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油加热系统及其车辆,该燃油加热系统可避免车辆在寒冷地区燃油结蜡状况,并可减少因加热温度过高导致安全故障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燃油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燃油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加热装置,设置于车辆的燃油箱的吸油口处和/或滤清器的吸油口处,用于产生热量,加热燃油;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加热的启动与停止。
优选地,所述燃油加热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车辆的燃油箱的吸油口处和/或滤清器的吸油口处,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吸油口处燃油的温度,并发送温度的数据信号至所述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用于产生热量,加热燃油;加热开关,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其闭合与断开,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加热的启动与停止。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开关,与所述加热元件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元件的启动与停止。
优选地,所述温度开关为双金属跳跃开关。
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为PTC热敏电阻。
优选地,所述加热开关为继电器或三极管。
优选地,所述继电器为时间继电器。
优选地,所述燃油加热系统还包括:组合仪表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显示车辆中燃油的加热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包括所述的燃油加热系统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燃油加热系统及其车辆,通过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吸油口处的温度,可准确判断出燃油加热系统是否需要对燃油加热,从而可及时对燃油加热,避免燃油结蜡引起无法启动的故障的发生;或者判断出燃油加热温度是否过高,从而可及时停止加热,避免发动机高压部件过热、车辆动力性下降、甚至引发车辆着火等安全故障的发生。
此外,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燃油加热系统及其车辆通过设置时间继电器以及双金属跳跃开关,实现避免加热温度过高的多重保护,安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燃油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的燃油加热系统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车辆中燃油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控制装置 2 加热装置
21 加热开关 210 继电器
211 第一端子 212 第二端子
213 线圈 22 加热元件
220 PTC热敏电阻 23 温度开关
230 双金属跳跃开关 3 温度检测装置
31 温度传感器 4 组合仪表指示灯
5 电源开关 6 电源开关指示灯
7 保险丝 8 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3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