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4690.1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8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査超麟;季马贵;王慧;石金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爱康低碳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44 | 分类号: | H02S40/44;F24J2/2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申萍 |
地址: | 215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集热 一体化 农业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
背景技术
由于仅在一定光谱范围内的太阳能可以产生光电效应,实际投射到光伏板上的太阳能只有15%左右转化为电能,而剩下的85%以上太阳能都转化为热能排放到环境中。目前国内光伏农业大棚项目很多,但都是采用晶硅或非晶硅薄膜组件敷设于大棚棚体上,只是单纯地来进行发电,而未对其热量进行处理。
一方面,不及时带走这部分热量会使光伏电池的温度升高,导致光电转化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农业大棚夜间的温度较低,会影响作物的生长,通常我们需要给大棚升温,升温需要使用大量能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大棚升温时节约能源的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它包括光伏组件、换热管道、换热器、集热箱以及增温管道,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边框,边框的底部设置吸热板以及保温层,所述换热管道从换热器的热媒出口经过光伏组件的保温层回至换热器的热煤进口,所述集热箱的上部设置有集热箱进水口,所述集热箱的下部设置有集热箱出水口,集热箱进水口与换热器的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集热箱出水口与换热器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二水管,增温管道的进水端与集热箱上部的供水端连接,增温管道的出水端与集热箱下部的回水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可以使用循环的热媒直接将光伏电池产生的热量移走,在保证光伏电池高转化效率的同时,有效地利用到大棚的供热需求中,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会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太阳能综合利用方式。该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具有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大棚升温时节约能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的光伏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
光伏组件1、边框1.1、透光面板1.2、上层EVA胶膜1.3、光伏电池片1.4、下层EVA胶膜1.5、TPT绝缘层1.6、吸热板1.7、保温层1.8
换热管道2、膨胀阀2.1
换热器3
集热箱4
增温管道5、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
第一水管6
第二水管7
逆变控制器8。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光伏集热一体化农业大棚,它包括光伏组件1、换热管道2、换热器3、集热箱4以及增温管道5,所述光伏组件1设置有农业大棚的顶部,所述光伏组件1包括边框1.1,边框1.1内从上至下层压有透光面板1.2、上层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1.3、光伏电池片1.4、下层EVA胶膜1.5、TPT(聚氟乙烯复合膜)绝缘层1.6、吸热板1.7以及保温层1.8,所述换热管道2从换热器3的热媒出口经过光伏组件1的保温层1.8回至换热器3的热煤进口,换热管道2上设置有膨胀阀2.1,所述集热箱4的上部设置有集热箱进水口,所述集热箱4的下部设置有集热箱出水口,集热箱进水口与换热器3的出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水管6,集热箱出水口与换热器3的进水口之间连接有第二水管7,第二水管7上设置有水泵7.1,增温管道5的进水端与集热箱4上部的供水端连接,增温管道5的出水端与集热箱4下部的回水端连接,增温管道5的进水端处设置有第一阀门5.1,增温管道5的出水端处设置有第二阀门5.2。光伏组件1还连接一个逆变控制器8,逆变控制器8连接电网。
工作原理:
白天,光照条件充足,光伏组件内的吸热板将光伏电池片发出的热量吸收传递给保温层,光伏电池片自身的热量降低,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打开水泵,保温层内的热量被换热管道内的热媒吸收,热媒在换热器内与集热箱内供入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集热箱内的水温增加。夜间,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水泵,集热箱内的热水通过增温管道输送至农业大棚内部进行增温,提供较好的作物生长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爱康低碳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爱康低碳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46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MDAS系统中功放的备份系统
- 下一篇:移动电视太阳能直流光伏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