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拨弦乐器的拾音托架和拾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4921.9 | 申请日: | 2014-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2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兴 |
主分类号: | G10D3/16 | 分类号: | G10D3/16;G10H3/18;G10H3/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1 | 代理人: | 满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弦乐器 托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拨弦乐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拨弦乐器的拾音托架和拾音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乐器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拨弦乐器有电声化发展的需要,如采用动圈麦克风或电容麦克风进行拾音,其缺点是音色失真、杂音大。后来,出现了在乐器内部设置固定拾音器的模式,即将拾音器设置在拨弦乐器的琴箱内部,这种拾音器内置的方式易造成混音,也会引起音色失真,影响演奏者的演出效果,而且破坏乐器本身的结构,影响乐器的音效,特别是古琴或古筝这样的中国传统古典民族乐器。
为了解决内置拾音器造成混音的问题,市面上推出一种外置的触压式拨弦乐器拾音器,包括支撑柱、压电陶瓷片和拾音电路,支撑柱的顶端用来支撑拨弦乐器底部的支撑端,支撑柱的底端与压电陶瓷片连接,触压式拨弦乐器拾音器置于琴桌或琴架上,解决了拾音器内置引起的混音现象,然而当初学演奏者触碰琴身时,也会发声,破坏了原演奏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于拨弦乐器的琴桥上不会影响原拨弦乐器的音效的拨弦乐器的拾音托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有拾音托架的拨弦乐器拾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用于拨弦乐器的拾音托架,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拨弦乐器的拾音托架,包括拾音托架上设置的导孔和弦槽,导孔与弦槽相交,弦槽的底部低于导孔横截面的上端。
作为优选:所述导孔与所述弦槽垂直;所述导孔用于装设压电感应体,所述弦槽用于装设拨弦乐器的琴弦,琴弦将声音信号以振动形式传递到压电感应体。
作为优选:所述拾音托架底部设有搁置部。
作为优选:所述拾音托架底部设有与所述搁置部垂直设置的抵接部;拾音托架的抵接部与拾音托架的搁置部呈L形架构设置,所述L形架构恰好卡接在拨弦乐器琴桥的内直角端。
作为优选:所述拾音托架搁置部的长度大于拾音托架抵接部的长度;所述拾音托架搁置部的宽度与所述拾音托架抵接部的宽度相同,当拾音托架架设于拨弦乐器的琴桥时,拾音托架抵接部抵顶拨弦乐器琴桥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拾音托架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嵌套于拨弦乐器琴桥的顶部,琴弦将所述拾音托架紧压在拨弦乐器的琴桥上,所述拾音托架通过设于拾音托架弦槽中的琴弦和拾音托架底部的安装槽实现在拨弦乐器琴桥的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弦槽的底部的两端为光滑的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用于拨弦乐器的拾音装置,包括:压电感应体和拾音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拾音装置包括所述的拾音托架,所述压电感应体穿设于所述托架的导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当托架设于拨弦乐器的琴桥上,拨弦乐器的琴弦设于托架的弦槽中,由于所述弦槽的底部比导孔横截面的上端低,琴弦会紧紧地压在压电感应体上,琴弦将声音信号以振动形式传递到压电感应体上,减小拾音装置产生的混音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拨弦乐器的托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拨弦乐器的托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拨弦乐器的托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拾音托架应用于古琴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4所示,该拨弦乐器的拾音托架3,包括拾音托架3上设置的导孔4和弦槽5,导孔4与弦槽5相交,弦槽5的底部低于导孔4横截面的上端,托架3的底部设有搁置部6。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孔4用于装设压电感应体,当托架3的搁置部6设于拨弦乐器的琴桥8上,拨弦乐器的琴弦9设于托架3的弦槽5中,琴弦9在弹拨的过程中不会脱离弦槽5,由于弦槽5的底部低于导孔4横截面的上端,因而,琴弦9会紧紧地压在压电感应体上,琴弦9将声音信号以振动形式传递到压电感应体上,为了更好传递信号,优选导孔4与弦槽5垂直设置。因琴桥8上琴弦9靠近琴弦的端部,因此该处琴弦9的振动幅度不大。为使托架3能很好地定于琴桥8上,托架3的搁置部6表面粗糙,不光滑,可增加托架3与琴桥8的摩擦力,因琴桥8处琴弦的振动幅度本不大,故托架3相对琴桥8基本上保持不动。
由于琴弦9紧绷,托架3垫高了琴弦9,故琴弦9除了与压电感应体接触,还会触碰弦槽5的底部的两端,为使琴弦9具有更好的音效,减小弦槽5对琴弦9的限制,即减小弦槽5与琴弦9的摩擦力,弦槽5底部的两端为光滑的曲面,如倒圆角,同时,弦槽5底部的两端为光滑的曲面可以避免对琴弦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兴,未经李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49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